从字面意思上看,“教与学”是教师与学生角色任务的基本定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如何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将莘莘学子培养成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与学的真谛作为一个永恒的研究领域,总是值得一代代教育人追寻。阅读《教育的情调》这本书后,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要当好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智慧、有责任、还得有教育情调。
教育的情调是智慧与机制的合体,也是一种研究的态度。“一些成年人认为自己对待孩子的方式非常恰当,而另一些人则经常为如何与孩子相处而感到手足无措。”不论何时何处,我们都应该明白,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作为教师重点不应该放在盲目的自以为是和经验随从上,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立场,做到真正的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每一个孩子都具有独特性。”亲爱的老师们,大家有放下身姿、放缓脚步认真地了解过你的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的落地目前在大班额的教学中,特别是小学综合学科跨年级、跨班的教学中难度依旧很大,面对人数较多的学生,怎样尽可能优质地实现因材施教,真的将学生一个个研究完毕,再“对症下药”恐怕已经为时已晚了。没错,就像书里提到的那样我们需要的是“教育的敏感和机制”。“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教育敏感性和教育机智就是在针对不同的个体实施不同的教育行动。智慧的教育者形成了一种对独特性的独特关注,他们关注孩子的独特性、情境的独特性和个人生活的独特性。”当这样的关注即保持教育的敏感性和机智成为了一种习惯,待老师有了丰厚的思想基础,教师与孩子们相处的敏感性和机智就会不断地提高。就算需要面对更多的学生我们也会更游刃有余,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定制的教育。
教育的情调是对每一个孩子的尊重和呵护。书中有这样一个章节“每一个孩子都需要被看到”,这是比较吸引我的一个章节,渴望被看到就是渴望被注视到。回想一下曾经,在我的记忆里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要么是优秀的学生,要么是个性突出的学生,要么是表现差的学生,而大部分看似普通的学生犹如路客,甚至会消失在记忆里,就算多年后,面对面叫我时也不会有丝毫的记忆。怎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老师有真正留意过、平等遇见每一个学生吗?也许那个“平凡”的孩子,正巴巴渴望着老师的关注,渴望老师的帮助。书中提到一名优秀的教师,每天会和每一位孩子握手,通过握手与学生交流,读取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这样的做法我很钦佩,他的世界里装着每一个孩子,更装着每个孩子可能冲锋的希望和未来。试想一下,当一个被教师遗忘已成自然的孩子,突然获得了关注,他的人生会怎样?优秀的教师,就应该将最无私、最真诚、最公平的爱充满教育时空,伴随学生健康的生长。
“教育的情调”更多传递的是教育之“爱”,爱得智慧、爱得完整温度、爱得科学、爱得细致,爱得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