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我们最大的事业——兼谈孩子的视角与公平暨与您商榷
教育孩子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也是很漫长的过程。每一件事,谁都希望公平,但要做到公平是不可能的。比如,上课回答问题出新意,会奖励一枚铜币。对于某些后进生来说,那是等于没有。又比如,对于考试优秀获得奖励,对于后进生来说,那也是不可能的。再如,在体育节上,运动员赢得名次获得奖励,对于那些未参加体育节的人来说,也是望尘莫及的。就连上课说话满五次罚一枚铜币,对于那些好动的男生来也是不公平的。您说呢?事实上,任何一种奖励都不可能公平。因为角度不同。要力求公平,或许就是取消任何奖励。但是,这也不公平的,因为对于像蔡昔诺这样优秀的人就失去的继续优秀的动力。这显然,是我们所不希望的。
关于报名江南都市报与瓷都晚报小记者,对于已经参加过的人说,是有些不太有意义。作为老师,我们不建议他们去报,但没有参加过的,孩子想报,还是表示支持的。最近瓷都晚报就出了一版九小专版,有不少孩子的文章见报了,变成了铅字,我想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或许,这就成就了一位未来的作家。您说呢?是不是有这种可能。虽然概率很小,但总是存在的。
至于老记者,不准备继续报名,是很正常的。尽管孩子仍然想,我想,作为家长应该有好的办法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这件事。最起码,可以让孩子思考,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每一次活动写下来,就已经失去了小记者的意义了。或者说对作文兴趣没能因此而提高,那也算是失去意义了。如此,不再报名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再说,既然班级设置了铜币奖励,必然会涉及方方面面,报江南都市报小记者有奖,那么报瓷都晚报小记者有奖那是必然的了。我们没有理由去偏向江南都市报,要说偏向那也只能是瓷都晚报。只不过,这是学校任务,不得不完成。至于谁要报名,那就看孩子们自己的想法了。这也不需要太多人报名。孩子自己学会思考,是有必要的。就像班上捐绿植,总不至于让家长来捐吧!孩子有捐的愿望就随他去吧。如果,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捐的话,那这个班是一个怎样的班呢?谁不希望孩子在这样的班里读书吧!再说,如果是这样,那这群孩子是怎样的一群孩子呢?在一个没有集体的集体里,个人的存在价值可能将会贬值了去了。
孩子思维总是善变的,也是不牢靠的,甚至有时也是无法理解的。用钱买奖励,孩子或许会这样想,也很正常。事实上在日常,没有老师的引导,多数同学思维很简单,自己有份的,越多越好,自己没份的,越少越好,没有更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我不希望孩子们都如此势利。事实上,在如今社会,鼓励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所谓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全别人就是成全自己。也许,有人不这么想,但是,我想信,怀这种心态的人,可能更幸福,也可能在必要的时候给自己带来莫大的欣慰。
您有些想法,我非常理解。但为了孩子的茁壮成长,可以与孩子多聊聊天。或许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目前我就在反省自己,班上像蔡昔诺、柳晨曦、吴宇铜等成绩优秀的同学,我们老师就一厢情愿地以为,他们成绩优秀,不需要经常被提问。事实上,我发现我们可能想错了。像黄金瑶,虽然不太被提问,然而她还能坚持认真听课,从而保障了优秀的成绩。但多数人,可能耐不住寂寞,感觉老师提问的少,便上课打不起精神来,似乎自己存在的价值被削弱了。所以最近,多提了些蔡昔诺的问题。感觉有些好转,但与优秀的她来说还有一节距离,并不是很般配。
蔡昔诺是聪明的,也是懂事的。正因为如此,您或许对她有些放松,尤其有了二宝以后。记得参加运动会训练时,大概有一个月她都没有认真写家庭作业,好在基础扎实。上个星期又发现她有比较多的作业没有写。孩子毕竟是孩子,还是需要家长经常关注的。特别是父母的关注尤为重要。至于孩子有时究竟是怎么想的,如果我们认为有些重要的话,不妨与孩子聊聊天。毕竟,孩子,是我们最大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