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会遇上不顺心的事?为什么朋友劝你说“不要生气”、“接受现实”之类的话,你觉得不解恨,仍是余怒未消?在《非暴力沟通》第十章《充分表达愤怒》里,作者运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剖析了愤怒背后的原因,给出了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使用这个步骤,我们最终发现,他人的行为不会导致我们愤怒,愤怒源于我们自己的感受,源于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让愤怒销声匿迹的办法就是改变我们原有的思维模式。
为什么我们会生气?
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我们的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作者通过一个囚犯的事例表明了外在刺激和内在原因的区别。如果在一个社会中,内疚被运用来控制人,那么,指责他人就容易成为一种习惯。同时为了使这种手段奏效,我们可能就会认为一个人可以主导另一个人的情绪。前面章节我们提到,“你成绩不好,让爸妈伤透了心!”这样的话是希望孩子相信他们的行为,造成了父母的痛苦,同样的情人之间也可能会说,“你没来庆祝我的生日,让我很失望!”类似的话还有“你要气死我呀!”“你那样做让我很难过”“你真给我丢脸”等等。在前第五章我们了解到,听到不中听的话,我们有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2.指责他人,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选择第二种反应时,我们认为别人应当认错或受罚。这就是我们生气的原因。当我们选择第三种反应时,我们专注于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用心体会着自己,而不再分析别人犯了什么错。我们越是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就越能留意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假如我们约了一个人,时间到了,他却没来。那么,同样的一件事情,我们会有两种不同的反应。比如说,如果关系比较微妙,我们就会忧心重重,如果我们看重的是诚实守信,我们也许会觉得不耐烦,反之,如果我们想休息一会儿,我们可能就不会介意他来晚了。因此,同一件事情,不同的需要导致不同的感受。一旦意识到自己的需要,不论是友谊、诚信还是休息,我们就可以更加体贴自己。我们可能会有强烈的情绪,但不会生气。
可是如果意识不到自己尚未满足的需要,一心考虑别人的过错,我们难免就会生气,引发对他人的指责。
除了专注于自身的感受和需要,我们还可以选择去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此时我们也不会感到生气,我们无需压抑愤怒,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愤怒也就不再存在。
当我们劝解夫妻矛盾时,最受用的话,就是“没有期望就没有失望”。如果你一心认为是对方的错,那是你在心中勾勒的理想配偶形象与现实产生了巨大的反差,这种反差带给你的感受让你生气。那你如何发现和满足自己的感受这个关键点呢?方法就是认清你的价值观,调低或调高你的期望值,消除反差。没有期望值你也不那么失望了。如果有失望,那就是你的期望值或高了或低了,背离了他或她的真实情况。如果你把对他人行为的关注转移到你期望值是否恰当的关注上,以及采取什么行动满足自己的期望值时,这就是思维的变化。这时你就不会再指责他人,而是专注于剖析自己的心理活动,从而找出真正的需要,并采取行动满足自己。
合理的愤怒
也许你会说,“在有些情况下,愤怒不是理所当然的吗?例如,看到各种破坏环境的行为,愤怒不正是正直的表现吗?”作者说,“如果我把人看作是正直的或不正直的,负责任的或不负责任的,那么我的想法也会带来暴力,我坚信,专注于我们的需要。比评判他人是什么人,更有益于生活。
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它来提醒自己,我们有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当我们的思维方式正使它难以得到满足,那愤怒就是有价值的。受愤怒驱使我们去惩罚他人,而不是去满足需要,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不如倾听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也许这需要一个过程,但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将会有意识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来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有时遇上行人抢红灯,作为开车的你是不是很生气?就像作者说的那样,与其沉浸于合理的愤怒中,不如思考一下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你是因为他们不守规矩而生气?还是因为你需要快速通过,他们阻挡了你,耽误了你赶时间而生气?
暴力的种子
作者在瑞士监狱与囚犯约翰的谈话,帮助约翰搞清了外在刺激与内在原因的关系,约翰表示说如果早两年前听到作者这些话,他就不会杀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如果让人们认为自己的痛苦是由其他人造成的,并认为这些人应该受到谴责或惩罚,那么,就像这位年轻的囚犯那样,他们播下了暴力的种子。
指责一个人,往往使我们的愿望更难以得到满足。如果你用心体会他的感受和需要,或直接表达你的感受和需要,你的需要就有可能得到满足。作出选择后,你所表达的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行动而非语言。如果我们满脑子是非对错,把某些人看作是贪婪的人,不负责任的人,骗子或其他类型的坏人,那么我们就很难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生活中,一旦我们用骗子、贪婪、自私、势利这样的词语会用来评价他人,我们就是在贴道德标签,它会蒙蔽我们的双眼,导致我们用想象替代发现事实。人性都是相似的,我们需要彼此的体贴和包容。
在受到指责时,绝大多数的人都无法把注意力放在对方的事情上。当然,指责他人有时可以使我们达到目的。出于害怕、内疚或惭愧,他们改变了自己的行为。然而以这样的方式来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也是在使用暴力。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我们制造了新的问题,指责和批评,使人倾向于自我保护,并变得更有攻击性,这样就长期而言,我们给自己增添了更多的麻烦。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减少批评,减少指责,不要让他人害怕、内疚和惭愧,我们这样做不是回避矛盾、圆滑世故,或是虚情假意,如果我们搞懂了自己价值观,看到了感受来源于自己的认知,找到了我们自己的需要并以实际行动满足自己,我们就消除了暴力的萌芽,愤怒就会变得可控并最终消失。
表达愤怒的四个步骤
多年的生活习惯造就了我们的火爆脾气,因此改造它是件艰苦的事情。在它爆发的刹那,首先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我们避免采取行动去指责或惩罚对方,我们只是静静的体会自己。
接着想一想是什么事,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为了充分表达自己,我们现在需要张开嘴说出我们的愤怒。怒火此时已经转化为需要以及需要相联系的情感。然而表达此时的感受,也许需要很大的勇气。
先倾听他人。然而在大多数的情况下,在表达自己之前,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如果对方还处于某种情绪中,他们很难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一旦我们用心倾听他们,并表达我们的理解,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一般也就会开始留意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当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时,我们就会发现,彼此作为人的共同点就会显现。
给自己时间
我们需要足够的耐心来学习和运用非暴力沟通,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第一反应常常是习惯性的反应,因此运用非暴力沟通有时是很别扭的事。然而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选择,我们就要给自己充分的时间。
这些天,我学习了非暴力沟通的大部分内容,我以为我明白了这些道理,就可以理智地对待我的情绪,就不会生气了。但昨天工作中发生的一个失误,让我禁不住指责他人思路不清。当时情境下我满脑子都是对他人的怨恨和失望,一点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下班回家,我试图梳理自己的需要,竟然说服不了自己,又升起了自责和内疚。现在,当我回望时,我已不再怨恨他人和自责自己,坦然接受了这个失误。和以前相比,愤怒的时间已大大缩短,也原谅了自己,不再自责和内疚,这也是学习的收获。同时,也深深体会到了改变思维模式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我深信,随着学习和践行的深入,未来我的心境会更加平和,愤怒也会越来越少。
作者用他的朋友萨姆威廉斯举例,他把非暴力沟通的表达形式写在了一张卡片上。每一次老板批评他的时候,他就把卡片掏了出来,提醒自己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来表达。慢慢地一个月以后,他就不需要再用卡片来提醒自己了。如果你希望自己在生气的时候,也能运用非暴力沟通,我建议你做以下的练习。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我们生气是因为我们的想法,我们认为人们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我们还给人贴上各种标签,并说长论短。请留意我们头脑中,“我不喜欢抽烟的人”之类的想法,然后问自己,我不喜欢他们,是因为我什么样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就把注意力放在了尚未得到满足的需要,而不是考虑他人有什么过错。
然而实际应用是至关重要的,大多数人的生活环境差别不大,在不顺心时,许多人已经习惯了批评和指责他人。因此,在刚开始运用非暴力沟通时,我们可以把节奏放慢一些,在说话前先想一想,有时我们甚至停下来,什么也不说。
在生气时批评和指责他人,都无法真正传达我们的心声。如果想充分表达愤怒,我们就不能归咎于他人,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上,与批评和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非暴力沟通把关注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作为本章的重点内容,强调了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自己作为动作的发出者,对沟通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你想实现人生的选择,那么首先关注你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用自己的需要替代对他人的指责,最终你会以柔和的姿态与他人交往,并和这个世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