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两天的时间读完这本书,余华的语言很朴实,所以读起来也很轻松。
一、用十句话概括这本书。
1.文学可以说是无所不能的,任何情感、任何情绪,任何想法,任何景物,所有的任何都可以变现出来,而且可以用非常有力量的方式表现出来,但是要看作者怎么去表现出来,这就是怎样去叙述的问题。
2.作家不是为了些变化而去写变化,是由于作家生活的时代变化以后,作家自己也变化了,所以他自然而然的就会写出这样的作品来,所以重要是在作品变化之前,作家自己已经变了。现在要我重新去写《活着》《许三观卖血记》这样小说,我已经写不出来了,因为我已经没有那个时候写作的情感和想法等诸如此类的,必要条件失去了,所以我只能写现在的作品。
3.首先是你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其次是你个人做出了什么样的奋斗,这两者关系是很重要的。
4.写作其实和生活一样,生活只有不断地去经历,才能知道生活是什么;写作只有不断地去写,才会知道写作是什么。
5.我的写作不是面对一个或者几个读者,而是几十万和几百万的读者,中国有句俗话叫众口难调,再好的厨师做出来的菜也不会让所有人都爱吃。我只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作,我尊重读者,但是我不会因为他们的兴趣而改变自己的写作。
6.小说是无法改变社会现实的,但是小说可以改变读者对社会现实的看法。
7.过去是很难删除的,但是可以被淡忘。
8.一个人如果不关心别人,也不如了解别人,那就永远也无法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我不看电视剧,太长了,我没有那么多时间去看。最近我重新看了塞尔维亚导演埃米尔·库斯图里卡的电影,因为他是我的朋友。
10.我相信文化可以改变世界,文化促进交流,不同文化的交流既是双边的也是多边的,交流会产生相互吸收互相改变,当然这改变是细水长流,不会是狂风骤雨,但是改变是必然的,而且会历久弥新。
二、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
这本书是2018年11月13日,余华在米兰国立大学的一次讲座。讲座内容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是余华的一些开场白,主要讲文学、文化和文明。余华从中国到世界,从各个国家的民族风格分别阐述他心目中的文学、文化和文明的差异。在他的语句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余华在异国他乡的演讲中,很有底气地颂扬中国,蔑视美国。下半部分书余华答报刊、杂志编辑的提问,这些编辑有美国《科克斯评论》的,有法国《十字架报》、《人道报》的,有意大利《共和国报》、《生活》杂志的……曾有一位编辑问余华,他的作品受各国读者喜爱,有没有想过出去生活。余华说,没有想过,我只想在中国生活,因为我写的就是中国人们的生活。多么有底气地回答,这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好作家。他将中国文化传给各国,却不仰慕各国,这就是中国作家的底气。
三、这本书给了我什么启发。
目前,给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无论自己有多大的成就、多高的地位都不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又要挺起腰杆,告诉他们这是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