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和阅读密不可分,我们的思维能力决定着着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的关键是提高思维能力。
目前,我们的学生总会在正确的阅读理解中存在一些问题:1、不准—随意思维;2、不全—碎片思维;3、不结合—空泛思维;4、不提升—浅表思维。所谓正确理解,一是理解准确,不主观臆断,不曲解文意;二是理解全面,不断章取义,不以偏概全;三是理解深入,不浮光掠影,不走马观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语文中正确的阅读理解有赖于积淀于脑中严谨的思维。我们要教给孩子智慧语文,而不是僵化语文。统编教材注重处理发展语言与发展思维的关系,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而我们的统编教材编排中相关内容随处可见,而且指向特别明确。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要想真正注重发展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首先需要认真研读语文课称标准,钻研语文教材,关注教材与教材之间的联系,单元与单元之间关联,突出单元、课时语文要素,让我们的教学设计目标不在空泛、教学课堂不在机械刻板。让学生语文能力有生长、有提升;让学生思维能力有发展,使语言表达有条理、较深刻、较周全。其次,我们教师要对统编教材语文习得方法策略落实到位。统编教材安排阅读策略单元,目的是为了让老师利用教材中课文阅读进行学生“学”的阅读策略,在课堂上给学生大量实践机会,进行有效指导,培养阅读策略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亲历跌跌撞撞,在摸爬滚打中提升素养能力。最后,要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通过大量实践熟练掌握阅读策略,不断提升时效阅读。
比如,我是一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注重思维与语言的发展与提升。我认真研读教材,根据课标对各年段阅读要求找到阅读指导落脚点,为教学指明方向。低段语文需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从一年级上册找到相关信息到后续根据信息进行推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概括对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如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3篇课文“小猴子下山”要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整理信息,并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做推断。如果教师脑中没有清楚的阅读策略教学目标和方法,对于一年级学生他们的回答应该就会按照课文内容,把课文讲下来,但这样的回答没有真正实现教材阅读策略的目标,没有真正教会孩子怎么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推断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在思维盘旋在碎片化中,让学生表达沉浸在芜杂中。我们先要引导孩子去文中找到小猴子最后空手的原因的句子,然后抓住关键点,应该就是小猴子的一系列动作:掰、扔、摘、扔、摘、追,通过课文内在联系进行归纳,就实现了根据课文信息对“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的原因”做简单推断的阅读策略。同时,在课外阅读理解我在结合课堂教过的方法策略,让孩子们进行积极运用,为有质量的课外阅读打好基础。
阅读需要策略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要素明确阅读指导方法,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提升思维,提升素养能力,让学生真正学会、学好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