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头戏:澄清治疗任务
澄清和协商任务,首先是内容上的澄清,接下来是对那些往往多种多样并且相互冲突的期待进行协商。期待可以是被明确表达出来的,但常常也可以是未讲出来的。而且在一次系统咨询当中,不同参与者的期待可能大不相同(比如,妈妈期待孩子能够放下手机好好学习,孩子期待我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妈妈不要再整天唠叨管他,爸爸的期待妈妈和孩子少一些争执)。
询问在场者的期待。
首先澄清咨询背景(为什么来咨询?以前有过咨询经历吗?为什么找到我咨询?),然后开始考虑在场者的期待在多大程度上是一致的这个问题。这些期待常常大不相同。比如,丈夫想通过夫妻治疗挽回婚姻,妻子想借此说服丈夫离婚。对于澄清不同的期待可以进行系统式提问。
比如,您认为您的妻子对这次会谈抱有什么期待,您认为您的愿望和妻子的一致还是不同?
我今天必须怎样做才能满足您妻子的愿望?
如果这次咨询达到了您的目标,您如何能够发觉?接下来您的表现会与今天有何不同,您的妻子会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我能做什么,使得这次谈话从您的丈夫来看是失败的?
假设这次夫妻治疗表明您两位不适合生活在一起,谁会对此感到震惊,谁会感到轻松?
不在场的第三人的期待。
看不见的第三人常常也怀有期待。比如没有到现场的爸爸或妈妈。来访者和在场或不在场的转诊者之间的期待往往是不同或相矛盾的。如果咨询师面临的是无法解决的任务,那么这些差异必须首先要予以澄清并进行协商,否则咨询师可能会陷入困境。
可以通过以下提问来搞清楚不在场者、转诊者或者机构组织的角色:
来进行心理治疗是谁的主意?
转诊者的期待是什么?
这里必须发生什么才能使转诊者事后说,这次会谈是值得的或是不值得的?
为什么转诊者恰恰是把您送到这里?为什么恰恰是转诊给我?
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明确来访者自身的和来自他人的动机,这些问题也提示了系统咨询对于来访者和转诊者之间的关系具有哪些功能,究竟哪些帮助是“真的”被期待的,哪些是尤其不被期望的。所有这些信息能够帮助咨询师和来访者避免不必要的过度关注,形成合作性的平衡关系。
谁想要什么?从谁那里?何时,多少?为什么?
澄清想要什么和不想要什么的期待,对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涉及以下问题:
1、确切的期待是什么:社会教育学背景的家庭帮助者应该只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提供帮助,还是也对母亲的感情烦恼提供咨询?这个孩子接受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治疗应该只进行心理治疗还是也需要药物治疗?
2、对谁有期待:是一位年轻的还是上年纪的家庭帮助者,一个女性还是一个男性更受欢迎?这个青少年患者应该接受封闭的急性期住院治疗还是开放式病房的心理治疗?这里尤其要澄清的是,在强制治疗的背景下有多少协商的空间。
3、期待多少:家庭帮助者应该一周来三次还是每两周来一次?这个孩子应该在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病医院待三个月还是仅仅14天?
4、期待何时:家庭帮助或住院治疗应该现在就开始,还是在暑假后再开始?
5、期待什么:家庭帮助是“为了不放过任何机会而做的最后尝试”,否则就要采取更严厉的措施,例如把孩子送进收容所或剥夺其监护权?一位58岁的心梗患者在心脏康复治疗之后想要退休还是继续原来的工作?
通过细致的任务澄清可以使工作变得大为轻松:不做或很少去做那些不被期待的事,因为这些事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概念化第一节 澄清治疗任务:
初次见面保好奇,为啥来到这里瞧?咨询背景先澄清,询问期待不相同。人人都有期待在,明确动机平衡行。想要什么表清楚,从谁那里要分明。期待何时会开始?多少必须来表清。为什么期待在这里?澄清任务工作轻。
二、区分动机、诉求、任务和协议
具体的澄清步骤,流程计划。澄清“4+1A”任务:
1、动机:是什么让您来到这?
~什么让您来到这,有没有起因,当前的动机?
~您为什么怡恰是现在希望咨询?如果您半年前或半年后来会有什么不同?
2.诉求:您在此想要达成什么?
~今天这里应该发生什么?
~今天的会谈最后应该发生什么,在全部咨询结束时应该发生什么,使得您能够说(或者每个人都能说):这是值得的?
~询问在场者对问题的定义、问题的解释和诉求,如果有多人参加会谈,可以对每个人进行询间。不在场者也要考虑进去(尤其是转诊者)
可能的提问
~关于问题的解释:您(或另一个人)估计这个被抱怨的问题出在哪里?您认为这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它是怎么变成这样的?
~关于灾难的想象:您担心的最糟糕的情况是什么?您如何解释事情并没有变得更糟?
~关于迄今为止解决问题所做的尝试:您到现在都尝试过什么?有没有问题没有出现的例外情况?当时有何不同?
~关于当前的解决问题的想法:您认为现在应该发生什么?
3、任务:您想要我做什么?
~您具体想要我做什么?
~我怎么做可能会使您感到失望?
~在场的或不在场的人中谁还想让我做点什么?具体是什么?您也希望吗?
~如果大家兴趣不同,我们应该如何处理?
4、商定协议:我能提供什么帮助?
~我的理解是(总结)……
~赞赏每个人:每个人都有一个好的动机
~找到合作的基础,通过:
1)适应和划分边界:我用我的方法可以这样做,在这个机构中我们能够倣的是这些,至少以这种形式来做是不行的,但是……
2)提供帮助:我能为您提供这样的帮助
~外部框架(暂定的会谈次数、地点、收费,等等)
5、开始工作—(期间)总结:我们现在位于哪里?我们如何开始?
~到现在为止这是一种好的方法吗?您满意吗,我们是以一种接近解决办法的方式在谈话吗?
~我自己满意吗?
~采纳新的想法、愿望,可能会修改协议。
咨询师可以借助以上“4+1A”方法将任务的形式结构化。在实践中不需刻板遵守,可灵活的改变顺序处理动机和诉求。
明确目标可以帮助人们通过想象力从问题状态转到解决问题的状态。另一方面,目标也可能限制了可能性的自由空间。目标对于治疗的聚焦和咨询过程有双重功能。从一开始标记出一个大致的概括,表明哪些成员有多么强烈的愿望做哪些重大的改变。由此就能够在开始阶段评估来访者期望做出多大的改变,改变的动机有多强,以及成员在这些方面的一致性和不一致性。可以向来访者提出,今天这里要发生什么,使您能够在咨询结束时说,这是一次好的会谈?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任何时候都有可能重新确定目标。
概念化第二节 区分动机、诉求、任务和协议
来访为啥来这里?区分澄清很重要。动机诉求和任务,协议准备要做好。事件起因现在来,半年前后何不同?诉求是啥表分明,对人解释问题清。发生什么值得做,想要达到什么成?抱怨问题出哪里?为啥这样讲分明。最遭情况是什么?未遭变化解释清。解决问题尝试做,例外情况有发生?例外发生何不同?当前解决问题通?我做什么您满意,我做什么您失望?其他人员咋考虑?我做什么都满意?期待不同咋处理?您是怎么认为的?商定协议供帮助,我的理解讲清楚。大家都有好动机,合作基础要牢记。划分边界适应法,外部框架结构化。开始工作从哪行?如何开始问分明。咨询过程常沟通,您的满意记心中。自己反省过程现,复盘记录优化法。新的想法愿望来,修改协议不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