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五日,大地上一丝风也没有,往日婆娑的柳枝肃然起敬,老天开启了蒸笼模式。从清晨开始,气温便攀崖似的上升。坐在室内,也逃不了桑拿似的汗流浃背。确实需要外出走在街道上,最担心脚上的鞋被沥青黏住拔不出时,势必酿成最可怕的后果。无奈之下,只好马首是瞻向老天俯首称臣,将自己囚禁在空调室内,以期安身立命。
到了下午的五点多,不敢走出空调室的我,偶然发现窗帘微微的颤动。莫不是外面起风了,我暗下在问自己。遂不由自主地掀开了窗帘,透过玻璃果然见到外面不远处的树枝在摇头晃脑,俨然有种扬眉吐气的神情。抑或是条件反射的缘故,此时的我,心中那种透不过气的憋闷顿感舒缓了许多。继而立即走出开着空调的卧室,将客厅对外的窗户逐一地打开,好让风儿穿过厅堂,且竭力裹挟室内一天来滞留的热量,抛入到对面的窗口释放到大气中。这十分宝贵的风儿,带来的当然是温度有所下降,以及我晚饭之后,有着骤然到外面走一走的勇气。
三步并着两步,就来到了小河边。我边信步在河堤边俯视河面上,此时的河水不再是前些日的纹丝不动,也不再是寂寥郁闷得让人窒息。而是掀起了层层的波浪,宛如一群活泼快乐的少年在你追我赶。被河水洇染湿润的风儿,携着一股清凉沿堤脚爬上了堤岸,继而萦绕并亲吻我们的腠理,那种由外而内的舒心与酣畅,横扫了心头闷热与烦躁,真的是让人沉迷与心醉。此时的夕阳,不但染红了西边的天空,更染红了对岸一幢幢现代风格的民居,构成了一幅民居与河水相依,诗意灵动的鲜活画面。
下河堤左转弯,沿农家屋后竹丛中的小路穿行,跨过汤、李公路朝瞿圩油坊方向踱步。此时,西边熔金般的落日磁铁般吸引了我们,万道金色晚霞下方,远处的村庄和各种葱郁的树木,业已浓妆艳抹熠熠生辉,散发着别样的乡村烟火气息。尤其是近处的精养池塘,水面上纵横排列、井然有序的网状河蚌,用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来点缀和回馈这期待的自然美景。最有趣的还是水中的鱼儿,它们或下沉或悬浮或静止在河蚌之间,那一片片水花、一道道波纹、一缕缕涟漪,温馨地告诉人们,置身于纯天然、生态美的环境中,一如天堂与乐园般的安逸。
过了老旧建筑的油坊,面前是一条伸向远方的硬化水泥路,踏足时顿感视野分外开阔,也唤醒了曾经的记忆。二十多年以前,路面宽窄不等高低不平,晴天的灰尘和雨天的泥巴,是这条路最有显著的见证和符号。路中间的一旁,有一座被称为时代印记的吊式窑,也成了当年乡镇企业的排头兵。生产经营最红火的时期,多次吸引了周边村干和发展经济的小能人现场参观学习。同时,也的确增加了该村集体经济的收入,解决了过剩劳动力的就业。现如今,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吊窖早已被河蚌养殖所取代,人们劳动再也不是灰头土脸进出窑洞的的方式,堪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比如这一刻,对面不远处走来了一位女子,她举起手机伸长胳膊,边走边沿途拍照,脸上由内而外露出的喜悦心情可以读出,精神是充盈的,情感是真挚的,内心是丰富的,生活是绚丽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