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和胡老板玩成语猜词,我描述她猜,手机上显示了一个成语“挥汗成雨”。
于是我做了一个擦汗的动作,然后跟她说摩肩擦踵的同义词,形容人多。
接着我俩尴尬地对望了几秒钟,可能胡老板忍受不了我那种看文盲一样的眼神,一把抢走手机看了一下,恼羞成怒道:“这不是形容天气热的意思吗!”
我说,你要说汗如雨下还有可能是形容天气热(当然汗如雨下也能形容冷汗等别的情况),但挥汗成雨肯定不是。
胡老板疑惑而眼神空洞地盯着我,就像一个中世纪的人第一次听说地球围着太阳转一样,她迟疑而不自信的说道,这俩不是一个词吗!
胡老板显然不服气,于是决定寻求度娘的帮助,百度是这么说的。。。
于是胡老板非常得意地笑了并炫耀给我看,因为在她能接触的圈子里,我算顶有文化的人了,能够证明我没有她有文化,她表示很开心。
我非常冷静地指着手机屏幕说,你看这个【出自】,以你的文言文水平,也应该能看懂这是说人多的意思。紧接着给胡老板讲了一通晏子使楚的故事,并且在手机上打开百度汉语之外的其他解释,都是说形容人多。
胡老板对此表示非常遗憾,痛失了一次打击我文化霸权主义的机会。
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种被错用的词语或者成语。就我本人来讲,虽然我非常有文化,哈哈,但是我经常反省自己,一日三省吾身,不让自己脱离群众,所以我并没有什么文化洁癖。并不是非要坚持成语和词语就要按照原意去使用,引申本来就是语言演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式。
但是当某些词语被用错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会觉得难受。
第一个:蜕变。记得以前我第一次读到蜕变这个词,我很自然想到的毛毛虫变蝴蝶,本能的认为毛毛虫变成蝴蝶肯定是往好的方向在变化啊,这自然是个褒义词啊!于是在一次高中的语文课上,我的老师,北师大附属实验著名的王遐之老师,就对我这个词使用不当提出了批评。我表示很不服气,于是老师翻开了词典。。。词典上果然写着,用于形容人往不好的方向变化。
当然现在这个词使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人都认为是个褒义词或者至少中性词。我也没有要求纠正的意思,只不过希望大家知道,或者当要较真的时候知道这词本来的褒贬义。
第二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记得上初中的时候吧,很多很多男同学看诛仙,已经到了五迷三道的程度。大家都推荐我看,我这样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人,当然从善如流,翻开了诛仙。。。然后看到这句话,我是真的无论如何也看不下去了。当时确实也比较心高气傲,我就想连这种名言名句都不理解,对道德经都敢亵渎的作家,有什么资格让我看他的书呢?从此没再看过诛仙一眼。
其实我完全不反对词语、成语的活用和化用,相反我觉得这是一种对文字的天生直觉和后天广泛阅读、写作才能培养出来的技能,类似于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
但是有些词用的太丑陋就会让人反感,我记得王遐之老师以前上课的时候,就反复说,他每次看到媒体上出现“吸引眼球”这个说法时,就浑身不自在。这个说法毫无美感就不追究了,关键是细思起来还很恐怖。
还有前段时间季后赛总决赛,腾讯某解说最爱用的一句就是:厉害炸了。我就很讨厌这句话,你的语言是有多匮乏,这已经不是苍白的问题。他可能认为炸、爆炸,有一种造成伤害的巨大威力,所以和球员联系在一起,但是没有考虑到炸还意味着自我毁灭,无论是爆竹还是导弹,炸完就没了,无论炸没炸到目标。
当然,最重要的是这句话的音调起伏很糟糕,再配上这个男解说的公鸭嗓,不管詹姆斯、杜兰特是不是厉害“炸”了反正我的心态先“炸”了。他说厉害炸了,还不如说真TMNB,后一句至少在节奏感上非常和谐!而前一句的节奏非常像大妈们互传家长里短或者人在惊慌失措时的语气,让人不适。
然而人们的生活是日新月异的,人类的物质和精神都在发展,所以为了描述这些发展出的新事物,人类的语言势必也要发展新的词汇或者旧词新用。
我觉得“尬聊”,“尬舞”这些词发明的就不错。。。当你看了那些大妈大爷的舞蹈,首先好看是绝对没有的,那么只能用负面的词,群魔乱舞又太过了,毕竟他们还有些锻炼身体和搞笑的积极意义在里面。所以面对以前社会中没出现过的这种新事物,“尬舞”这个词就描述的非常到位。虽然尬这个词单独使用几乎不成意思,但是谁都能在这个语境里理解。用“尬”而不用“尴”,在声音和语调上更起到了一个加强、搞笑的作用,所以这个词肯定也不美,但是这舞也不美啊,描述起来恰到好处。“尬聊”也是一样。
在互联网时代,含有一些幽默感,又准确描述新事物而产生的新词,一般都会很快走红,而且随着这种新事物被广泛认知,这个词就变成这种新事物的名字。多点“尬舞”这种好玩又准确的词,少点“詹姆斯厉害炸了”这种说法,我是詹黑我都替詹姆斯不爽,人家活的好好地哪就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