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用对话提高相互理解
可以肯定的是,要在独生子女教育中提高成效,家长巧妙运用对话方式非常重要。利用有效的对话,能够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交流中达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相互理解,这种方法属于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对话体现的是人际对等的关系,核心内涵立足于爱、关怀、希望、信任等,当相关主体在对话中体会到了上述情感,并因此构建了良好的信任,就可以一起对某一事物达成同样的观感。从对话内容来看,当孩子处于幼儿时期时,主要局限于吃饭、穿衣等基本需求上,而没有将玩的需求纳入到对话的范围里;而当孩子进入了求学阶段,内容有所变化,但是也往往局限在较小的范围里,而子女其他类型的个人需求却难以得到覆盖。实际上,不同的孩子都是多方位的综合体,“内涵”极为丰富,都应当成为家长在教育中关注的对象,而不应当被看作是和教育无关的事项。在家庭教育中,“代沟”是一个很难跨越的问题,可以看作是两代人之间相互关切不充分的结果。所以,为了应对这类问题,家长以子女为对象的对话内容方面,应当扩充到子女的交友、兴趣、情绪、难题以及目标等非常广泛的范围,保证孩子在对话中和对话后能够得到全面而细致的关心,从而,愿意也能够相互形成更深入的认知和理解。
二、用关爱增强教育规范性
独生子女能够更多地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关心,并由此造成“溺爱”成为子女教育的最大障碍之一。独生子女往往居于家庭“小皇帝”的核心位置,是父母手上的明珠,只给迎合和赞誉,而几乎不进行斥责和批评,导致了独生子女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服侍,以至于在长大后也依赖于父母,而不愿意自己努力谋生,这一结果不管是对子女自身,还是对于家庭,又或者是对社会整体来说,都是非常不利的。家长应当将爱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在爱的同时要辅以严格要求作为规范,为孩子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扶持。在教育中发现孩子行为中存在的偏差,一定要深入定位问题内涵的关系,找到其中的思想机理。这种教育理念在陶行知先生“四块糖果”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在这一教育活动中,孩子将会慢慢具备自我反省的良好素养,从而间接地对日常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约束和校正作用;其次,也有利于他们拥有自律的力量和分析事件的能力。此外,独生子女一般缺乏人生逆境的磨炼,会造成成长经历的缺失。所以,实施“逆境教育”就成为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育方式。主要要让孩子独立自主地思考、分析、动手,完成一定的任务,自己找到有效途径解决困难等。
三、以耐心助推孩子成才
以家长期待对子女成长作用机制为对象的研究中,几乎都认同的观点是,这种作用一般都是积极的。在过强的期待下,一些独生子女确实完成了很好的成绩,然而更多的却因为过度期待被压力击败,从而出现厌学、怨恨、自卑等负面情绪,并且在行为上出现相应的变化,最终完全背离了家长的期望。很多家庭处于弱势地位,境况坎坷,生活艰辛,再加上现代社会中广泛的攀比思想,因此会将改变现实、提升尊严的希望主要寄托在子女的身上。所以,要想使得期待对子女行为更多地产生正面的作用,家长在耐心上就要加强,避免给孩子过度的压力。子女要完成被期待的目标,不只是要具备主观要素,更需要客观环境的支持。因此,在子女教育中家长一定要明细这些条件的重要性,避免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让孩子承担过多的压力。同时,必须正确认识到,孩子朝着预期目标发展更多地决定于自然存在的成长,所以在教育中的耐心要体现出和这种规律保持一致的特点,避免和客观规律出现冲突。
四、以信任强化发展动力
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现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进程,带来了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而且,改革进程也同时出现在思想精神领域,使得我国的思想观念、生活特点也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中国传统的诚信观念受到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信任度存在不足的问题长期存在。以社会学的思维分析可知,信任属于联系未来的行为模式,是将不同社会成员联系在一起、有序相处的前提所在。在子女教育中,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信任。信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施与信任的态度。因此,家长正是承担着这种主体的职责,他们在子女教育上的态度不同,会带来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性。良好的信任在于从自己内心出发的赋予子女职责,同时愿意承担子女行为带来的各类结果。信任也要避免放任或迁就的态度,而是应当合理地围绕教育目的、遵循教育原则,结合子女的基本特点来确定。此外,家长也应当正确意识到,注意建立信任关系,为子女提供足够的自由空间,子女才真的能够强化自主进步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群体规模的扩大,使得独生子女教育成了教育的重点,决定了针对独生子女教育的思想和方法日益增加。因此,家长们一定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趋势,努力将时代前沿元素放入到对子女的教育中去,不断提升自我,从而更好地为子女构建教育环境,使得子女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得到更多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