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云密布的天空,挂着一道巨大的彩虹。彩虹的这边,有一个人。他拄着一根木棍,站在巨大阴影的边缘。在他脚下的阴影内,是枯黑的树桩、折断的树枝。
而在彩虹的另一边,天朗气清。远远望去,可以看见平静的海面,青青的草地,树丛掩映下的房子,高大挺拔的橡树,房前树下有人或走或立。在明亮与阴影的边缘处,还有一群绵羊在涌动。
也许,这个人是一个旅行家,正在挑战独自一人环游世界。在去往海边的路上,他遇上了一场狂风暴雨。咸腥的海风夹杂着浓重的水汽向陆地奔腾而来,如山的乌云互相撞击着,把自己的重量变成硕大的雨点和冰雹呼啸而下。它们就像蹩脚的园丁一样,胡乱地“平整”着草地、“修剪”着树枝。旅行家被这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困在原野上,无处可躲、无路可逃,索性用背包护住头,装着胆子“一蓑烟雨任平生”起来。暴风雨终有尽头,从滚滚的乌云之间露出了金色的天空,在呼啸的风声中传来了云雀那甜美的、银铃般的歌声。旅行家收起狼狈的神色,拧干湿透的衣服,拄着木棍踩着泥水爬上了前面的小山坡。站在山坡上,他看到了屹立不倒的橡树,看到了温暖舒适的房屋,看到了雨后天晴的彩虹——此时此刻,他会想到什么呢?
也许,这个人也是那个房子中的一员。当渔阳鞞鼓击碎老旧的座钟时,他怀着一腔热血应征入伍。他在海滩作战,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在一次战斗中,他腿部受伤,不幸被俘。俘虏营中的岁月非常难捱,但他最终等来了战争结束的消息,得到了回家的机会。什么也挡不住归心似箭的游子,在历经风雨之后,他终于再次站在了家门口的小山坡上。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房子和橡树,望着熟悉而又陌生的身影,望着雨后天晴的彩虹——此时此刻,他会想到什么呢?
也许,这个人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在风雨来袭的时候,他安安心心地坐在屋子里,烤着火,喝着茶,哼着歌儿,翻看以前的相册,给孩子们讲过去的故事。等到雨过了,大家又再次忙活了起来,他也赶着羊群出了门。今年羊群里多了几只小羊羔,年轻的小家伙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一会儿往这边跑,一会儿往那边跑。好在只要羊妈妈们一声呼唤,小羊羔们就会立刻回到妈妈身边。小羊们跟着母羊走,母羊们跟着头羊走,头羊跟着他走,他呢?他跟着祖辈的足迹,跟着内心的声音,跟着天上彩虹的指引,慢慢的爬到了这个小山坡上。狂风骤雨摧毁了这片土地上的很多东西,但是当乌云的影子慢慢退去,它们留下了更多的生机。青草,绵羊,橡树,房子,家人,还有雨后天晴的彩虹——此时此刻,他会想到什么呢?
这是由德国画家卡斯帕·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在1810年创作油画《有彩虹的风景》(《Landschaft mit Regenbogen》)。前景中的这个拄着木棍眺望远方男人,据说是弗里德里希本人的写照:远离城市的喧嚣、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痛苦,面对宁静的自然、广阔的天地甚至浩瀚的宇宙——此时此刻,他会想到什么呢?
《有彩虹的风景》还有另一个版本,不过构图、意境和象征意义都和上面那副完全不同,但是画面上同样有一个拄着手杖的男人,这个男人据称都是弗里德里希本人的写照:
弗里德里希是19世纪的一位德国浪漫主义画家。1774年,弗里德里希出生于格赖夫斯瓦尔德市,1794年起在哥本哈根美术学院学习,1798年移居德累斯顿,1816年起在德累斯顿学院任教,并在这里结婚(1818年)、在这里中风(1835年)、最终在这里去世(1840年)。
弗里德里希的童年可谓饱受痛苦:七岁时,他的母亲就去世了;八岁时,他的一个姐姐去世了;十三岁时,他差点溺水而死;他哥哥把他从水中救了出来,自己却因此丧命;十七岁时,他的另一个姐姐也因病去世。这些悲剧经历对弗里德里希的艺术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死亡、忧愁、自然等题材逐渐成为了他迷恋的主题。尤其他对自然风景的描绘,开辟了风景绘画的新的天地:弗里德里希的风景画并不追求精细、写实,而是自由地创作, 通过“颜色和造型表达出言语所不能表达的东西”。
他的这种风格开辟了风景绘画新的领域,发现了之前人们从未发现的新的大自然。弗里德里希是那个年代最重要的德国艺术家,他与歌德、贝多芬一起,成为德国浪漫主义艺术中的佼佼者。
以下是他的一些代表作。
《海边的修道士》和《橡树林中的修道院》标志着弗里德里希的绘画风格进一步成熟。
《吕根岛的白垩岩》描绘的正是画家本人(中间那位)和新婚妻子返乡探亲时在吕根岛上休息的情景。右边那位据称是新婚夫妇的介绍人开斯丁。这幅画是弗里德里希“最甜美的作品”,色调温暖、明亮,与作者的一贯风格非常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