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日 周六 曲靖 晴
前几天听了记下,今日又重读再思考,在亲友家吃饭,饭菜可口,觉得此节讲的颇有见地。
听中记:
我们前面用几期的时间来建立了饮食的标准。
以往对饮食的选择可能都是基于个人喜好、习惯、习俗或者膳食搭配,甚至现代营养学,而现在的选择通过经典学习,它是基于五千年的文化。
所以,五谷、大米、茶等,从生机到收降到养护脾胃,看似不同的几个东西,他们的作用是殊途同归的,这也是我们的文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地方。
今天谈谈“食饮有节”的最后两字“有节”。“有节”也可以解读为有所调节,那饮食应该根据什么来调节呢?依然是根据天地来调节,这也是中国文化乃至传统医学非常重要的模块,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运气”以及“补泄”。
《道德经》七十七章有这么句话“天知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字面上很好理解,“损有余”就是泄掉多余部分,“补不足”就是补上缺少的部分。
中医虽说有很多临床治疗方法,按摩、针灸、中药、刮痧、拔罐、放血,其实说穿了,所有的方法就归纳“补泄”二法,不是“补”就是“泄”。
在饮食上,为什么要“补泄”呢?因当天地之气是偏的,偏在天地之“运气”,更准确地说是“五运六气”。比如82年的拉菲、74年的路易十三、2000年的普洱茶都是天价,因为那一年的天气特殊。
经常有新闻报道,某某年水稻丰收,某某年小麦减产,在种子和种植技术不变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发生变化,是因为天地之气发生变化。
正因为每一年的天地之气都会有所变化,自然我们在衣食住行方面都要有所调整来应对这个变化。所以,我前几天发布的米糊配方的比例,这个比例就是按照今年的运气变化进行的补泄。
去年配方与今年就不同,去年是戊戌年,是土运,土多就泄掉点,土克水,自然就补一点点水;今年是木年,就应该泄木,木克土,适当补点土。最后得到结果就是中国文化最根本的东西叫“中正平和”。
为什么我的习惯要把茶做成药茶?不是所谓灵芝茶、生茶,那种药物养生的概念,实际上是用药来一个加减补泄,每年的茶能匹配每年的运气。
“茶”的造字有生生不息的内涵,繁体中“药(藥)”字,同样下面是木,上面是草头。草木继祖,茶里加药,不是为了噱头,也不是为了增加药性达到什么疗效,就是很简单为顺应天地之气作了补泄来保持平衡。
此外,“饮”的本意是为了弥补“食”的不足。老话说“人吃五谷则生百病”,因为太多客观不可控的因素。如某天,遇到好吃的东西多吃了两口,早晨积食。或者最近心情不好,无论你吃的容易消化,因为“哽”的那口气,可能让你积了食,也可能突然不小心感冒凉了胃,也会出现胃胀、便秘或拉肚子。
为什么老一辈习惯是饭后切上一杯茶?就是因为茶可以非常好地解决那些因为食物伤到肠胃的问题。许多人都听说过“醉茶”,甚至很多老茶客,喝茶时都会备一些点心、糖果,为什么?因为茶会快速把胃肠里的东西化开或代谢掉。
这时候,若这个人本身有点“虚”,加上胃肠缺少贮备时就开始产生一种类似于“虚”的症状,许多人称之为低血糖犯了,头晕、恶心、出稀汗等等。
我为什么提倡喝茶?是因为每天喝茶的过程中茶其实随时帮你打扫你的肠胃,在喝茶中人就不知不觉饿了。
中国文化对人的状态好坏有两个基本标准,胃口好、睡眠好。睡眠将在后面讲“起居有常”会提到。
所有动物,生命状态越好的时候,食欲越旺。动物刚刚出生一段时间,包括人,几乎都是除了吃就睡。当生命渐渐落幕时,吃也吃不下,睡也睡不着。
所以,早餐的米糊、米粥,包括茶,都是让我们能够保持旺盛食欲的东西。
我提倡小孩子喝茶。现在的小孩子没有几个不积食的,要么厌食、要么挑食、要么就是口气重、便秘。因为现在的食品都是能量营养高度集中的,很难被消化。
喝茶其实就是用自然的力量帮我们做胃肠的调整,可以说是最健康最方便的方法。
今天会把小儿消积茶发到评论区,大家及时去看:小儿消积茶:熟普洱10克,柠檬三片,山楂20克,煮好后用冰糖调味(平时淡煮开胃健脾,浓煮消积化食。大人亦可喝,可换成蜂蜜调味)。
今天就结束了“食饮有节”的内容。其实关于饮食还有很多很多可讲的,最关健的是帮大家建立这些基本价值观和基本概念。…下期讲“起居有常”。
听后思:
本集对“食饮有节”之“有节”解读,是说有所调节,随天地时运变化来“补泄”。同时,“有节”应有所节制,吃饭七八分饱为宜,适度饿肚子也应该。
人之状态好坏从饮食方面来说就是两条一是胃口好,二是睡眠好。饮食调节、生活调节也应达此目的。
喝茶喝普洱,喝生洱,但喝茶应适量。
晚8时半于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