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山的演技”在这两天频繁上热搜。
不仅经纪公司,连本人都出面回应。
“我也有演的不好的时候,希望观众不要把自己当作特好的演员”。
张一山自《余罪》积累起来的演技上的好口碑,在新版《鹿鼎记》开播以来,惨遭滑铁卢。
他饰演的韦小宝只保留了小宝身上的“泼皮无赖”,被观众所喜欢的“机灵”“市井气”变成了“贼头贼脑”和“油腻”。
张一山努力想要表现韦小宝的搞笑和老奸耍滑,但却只是简单的挤眉弄眼、做怪相,肢体动作也是尽量夸张。
不少网友戏称,这不是他们的《鹿鼎记》,而是《猴鼎记》、《西游记》。
哎,明明原以为,张一山演韦小宝应该是送分题的。
而可怕的是,这部剧不仅是演员演技浮夸,剧本改编、配乐、风格也都出奇的诡异。
金庸先生这部封笔的武侠巨作在创作团队的翻拍后,像一部“没有经过,只有结果”的《故事会》,创下了豆瓣2.6的新低,荣登“2020烂片之首”。
如果一部剧只有一个演员出了问题,那一定是这个演员本身的原因;
但如一群演员的表现都出了问题的时候,所有创作者的锅可不能让张一山一个人背。
张一山对韦小宝的塑造如此不成功,除了自身演技的问题外,更是因为编剧删除了很多可以塑造韦小宝的情节。
不交代背景的快进式讲述,让这个人物所有的行为动机都显得荒唐可笑。
周星驰电影版的《鹿鼎记》前五分钟里,还在讲康熙与鳌拜的政治斗争,韦小宝甚至还没出现。
张一山这版前五分钟,韦小宝已经救了茅十八,让茅十八带他上京城了。
原著中韦小宝和茅十八的片段作者用了整整一章讲述,剧中短短三分钟就草草结束。
毫无逻辑的叙事,让小宝的性格和出身无法通过背景、剧情刻画出来。
比如原著中,茅十八对于韦小宝撒石灰解救自己的行为大加斥责。他认为韦小宝这个偷袭行为虽然有用但不是正人君子所为,也绝非侠义之士。
剧中不仅删除了两人对于“侠”的探讨,甚至让茅十八对于小宝偷袭行为大加赞。
韦小宝作为一个市井小混混,对“义气”的向往和懵懂,机灵,胆小,虚荣,无法通过剧情展现出来。
原著里韦小宝和茅十八被海大富抓回宫后,为了逃跑,明明是韦小宝弄瞎海大富,杀死了小桂子。
为了争取时间,他假装自己是死去的小桂子,这才在海大富身边开启左右逢源的瞒住身份的日子。
剧中却让海大富误杀小桂子,主动让韦小宝假装小桂子。
韦小宝在京城如履薄冰,命悬一线那种紧张感的没了。
韦小宝如何化险为夷,在种种势力间左右逢源的机灵感没了。
而原因更是无法逻辑自洽——缺人伺候?而且还要在茅十八和韦小宝中,选一个留下来伺候 。编剧知道海大富的品级吗?就算脾气再古怪,宫里上赶着巴结他的小太监有的是。编剧知道海大富是帮老皇爷查假太后,肩负“卧底”使命的么?
一个肩负很容易就要掉脑袋的危险任务的太监,却在明知茅十八和韦小宝是“歹徒”,而且未净身的情况下,要把人留在宫中,冒这么大风险,为啥呢?
书里,海公公和韦小宝可是各怀“鬼胎”,互相试探的呢。
这些情节在原著中其实也算不上特别重要的,虽微小,却严谨。人物行为有动机,性格有成长。
而这一版《鹿鼎记》才播了这几集,小细节上的缺失就让韦小宝没有了动机,没有了挣扎,没有了在几股势力中艰难的选择,韦小宝这个人物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圆滑鬼怪只能通过张一山浮夸地挤眉弄眼来表现。
然而情节的缺乏想通过演员浮夸卖力表演补足,不仅不能让观众买账,反而会让人觉得尴尬油腻。
他太无力了,彷佛只能通过苍白造作的肢体语言告诉观众:我真的是韦小宝,我看起来是不是滑稽又可笑,鬼怪又机灵,奸诈又狡谐呀?
可观众不傻。
除此之外,其他角色也同样令人发笑。
当鳌拜来逼康熙杀苏克萨哈时候,堂堂君王露出了如下憨憨的笑容。
原本康熙所具有的在逼迫下有愤怒焦急却要强装淡定,转眼变成了“傻乐呵”。
还有把鳌拜的府邸叫成了“鳌府”,低级错误是肯定的。但这里有一说一,此类错误也并不是只有这版《鹿鼎记》一家犯。
陈晓春版本和周星驰版本也都错了。
鳌拜是瓜尔佳氏,但写成“瓜尔佳府”或者“瓜府”也是断然不对的。关键在于,挂上这块牌匾可能就错了。
清朝只有郡王以上可以被称为“府”,鳌拜虽是二等公但不是宗室爵位,并没有资格用“府”。而按照朱家溍先生在《<红楼梦>作者对建筑物描写中的真事和假语》中说的那样:“至于府门挂匾,在清代是从来没有的。只有庙门上才有‘敕造xx寺‘的匾额。还有不属于‘府‘类型的官员宅第,门上可挂宅第主人科甲中式标志的匾额,如‘乡魁‘‘会元‘‘进士第‘‘太史第‘等等。“
这样来看,《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纪府”也不对。“XX府”,也只是古装剧中的工具人罢了,起了提示地点的作用。
但为什么之前也没什么人指责纪晓岚剧组,而对于“鳌府“,网友几乎同仇敌忾?
其实一块牌匾也是影视圈通病;茅十八戏份减少、节奏加快总比剧情注水好;剧情有一些魔改,可能是为了过审;张一山表演出现了方向上的偏差,但他本人还是努力的;扮演太后的王秀竹93年,演她女儿建宁公主的唐艺昕87年,年龄倒挂更说明大家都童颜不改,好像也不是什么问题……
可这些统统加在一起,就成了大问题。
说到底,观众不满意的,是这版《鹿鼎记》剧组,失掉了《鹿鼎记》的魂。
导演的创作风格对演员的表演和整部剧具有着整体把控。
这么多演员的“失败”,实际上是创作团队对《鹿鼎记》解读的“失败”。
“鹿鼎记的原著风格其实是亦正亦谐的,它有着大量徘徊在生死之间的险情和挣扎的正剧内容。之前改编成功的《鹿鼎记》影视剧,也是把喜剧内容和正剧内容结合的很成功。”
而这部张一山的《鹿鼎记》就只是拍了搞笑部分,活脱脱成了一场闹剧。
有意思的是,就在这版《鹿鼎记》因为全网嘲登上热搜时,陈小春的版《鹿鼎记》在同一天也蹿上了豆瓣的热门榜单。
对新版有多嫌弃,对老版就有多怀念。纵观30多年来这许多版《鹿鼎记》的打分,算是公允地还原了公众对每一部评价,也可以说是各支创作团队的修罗场。
回到韦小宝这个人物身上来。他的核心是什么?一是义,二是赌。
身在最污浊不堪的青楼,母亲是庸俗的妓女,连父亲都不知道是谁,韦小宝本就是底层一混混。
然而,知识改变命运。大字不识几个的韦小宝,因为从小在妓院茶馆听说书,看戏文,对侠义人士心向往之,这也是他日后崇拜陈近南的原因——师父是真正的大英雄。
他此后一路过关斩将,撩妹交友,甚至大破神龙岛、搅乱罗刹国,靠的都是“老子平时听的书多,看的戏多”。
“义”是韦小宝的神之所往,“赌”则是他的行事准则。韦小宝的人生就是一场豪赌 ,每到关键时刻,不管在搞不清楚到底被什么人抓住时,承不承认自己杀了鳌拜;还是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做抉择,他最后总是义字上头,然后豁出去豪赌一场。
而这人,天生运气极佳。
能将这两点刻画好的,都是佳作。
陈小春版的《鹿鼎记》,就是在精准还原的基础上略带加工,平平稳稳地把故事讲完了。这是一部工业流水线上的工整之作,也成了最能让大众共情的一个版本。
梁朝伟刘德华的版本,年代久远,多数网友可能都没看过。但仅从剧照就能感受到,韦小宝痞气中带着灵气,康熙正气中带着英气。
用现在的话来说,哥哥眼里是有光的。
张一山这版呢?眼里都是油光吧。
而金庸大师的《鹿鼎记》的精髓又是什么呢?
我以为,是反讽。
天底下最下贱最污浊的妓院,和最高端最上流的皇宫,竟然有如此多的相通之处。于是在丽春园里横行霸道的韦小宝,在紫禁城里也左右逢源,官运亨通。
韦小宝瞧那些达官贵人,心底里是鄙视的,不屑的——你们干得那些肮脏事也不少嘛,又比丽春院里的龟公、嫖客,好到哪里去了?
星爷就是get到了这个精髓。
要论魔改,他那版《鹿鼎记》中,双儿成了双胞胎姐妹,苏荃成了神龙教圣女,还搞出了中毒后不得不跟韦小宝春宵一度的梗。
可人家不但get到了反讽精髓,还会解构、进化、再创造。所以周星驰的这版电影,也成了难以超越的经典。
而现在这个最新版,按目前的节奏来看,恐怕会变成韦小宝大杀四方又抱得美人归的吊丝逆袭爽文了。
所以也别把锅都甩给张一山,毕竟对《鹿鼎记》做出浅薄又灾难性改编的,是整个团队。
就是不知道这次“失败”,张一山得要用多少个好作品把之前“会演戏”的人设重新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