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到书里说,看书的时候,旁边泡上一杯茶,人生一大快事!怎么也想不通,看书的时候,怎么有办法喝茶。泡茶的时候,看书肯定不专心。看书的时候,茶肯定泡不好。怎么也想不通,边泡茶边看书怎么可能惬意。怎么想都应该是一番手忙脚乱。长大以后才明白,书里说的泡茶,泡的是大壶茶。一大杯子,放上茶叶,倒水进去就可以喝,凉了也可以续水。而作为潮汕人,从小耳濡目眩的就是潮州工夫茶。
有中国茶文化活化石之称的潮州工夫茶,讲究“火、水、器具、泡茶技艺”。火,大家大概以为讲究火候。不是这么简单,火候那是肯定要讲究,连燃烧的木炭都有讲究。最好的炭是“橄榄核炭”。“那是以橄榄剥肉去仁之核,入窑窒烧,逐尽烟气,俨若煤屑;以之烧水,焰活呈蓝色跳跃,火匀而不紧不慢”。“橄榄核炭”实属罕见,在电视上看过一回,如今是否可得已不可知。小时候,看伯公泡茶就用炭火。如今用炭火烧水,大约茶道才能见着。
作为茶道的潮州工夫茶,只要谈中国的茶文化,就绕不开。但这并不是潮汕寻常百姓家的工夫茶。
“工夫茶”很多时候被写成“功夫茶”。一跟中国功夫联想起来,我总是想笑,边打拳边喝茶?打拳的时候喝茶?喝茶的时候打拳?“工夫”指时间和精力。“工夫茶”是需要时间和精力才能泡出来的茶。潮州是个慢生活的城市,不知道是工夫茶让潮州只能是个慢生活的城市,还是因为潮州是个慢生活的城市,所以工夫茶在这里源远流长。
烧一壶开水,摆好茶具,把所有茶具用热水淋一遍,冲罐或者盖瓯装上茶叶,等水开。泡工夫茶有句顺口溜“高冲低洒,刮沫淋盖,关公巡城,韩信点兵 ”
“高冲”,水开之后,水壶离冲罐或者盖瓯要高一些,再把水倒进去。
“低洒”,把冲罐或者盖瓯的茶倒进茶杯的时候,离茶杯要近,要低。
“刮沫淋盖”,第一次把水倒入冲罐或者盖瓯中,会有一层沫,在洒茶之前,这层要用盖刮去。如果是用冲罐泡茶,要用开水淋罐。这是要让冲罐保持温度,以便使茶散发香味。
“关公巡城”,洒茶的时候,要在几个杯子之间转动,避免最后冲泡出来的茶,不同杯子呈现不同的颜色。
“韩信点兵”,洒茶的时候,茶一点要洒干净,不能有茶水积在冲罐或者盖瓯中,不然下一轮的茶会苦涩。茶洒到最后,就一滴一滴地落进杯里。这最后的过程就叫“韩信点兵”
这就是平民百姓的“工夫茶”,不一定讲究茶叶,不一定讲究水,器具也没怎么讲究,但这些基本过程一个都不会少,如果少了就不是“工夫茶”了。在潮汕,工夫茶具就如家里的碗筷一样必备。一天不喝就跟少吃一顿饭一样。如我,出门的背包里一定有工夫茶具。最简单的样式,茶盘、盖瓯、茶杯。烧水不方便,便带上一个保温杯。米饭可以不吃,西餐、面食都能接受,但不能没有茶,哪怕只有一杯过过茶瘾也行。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