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改变——个人的现代化40年》王石
耗时:40min
一本一口气读完的书,很好读,字里行间看到他的个人魅力。
整本书分为五个部分:肉身、空间、学习、角色、生死,涵盖了对个人成长及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的系统性思考。
首先是肉身的,一个健康的体魄很重要,早上在和落哥讨论古代的科举考试,要面临高强度的压力,体力精力很重要,看到王石的故事后,给自己一个100天打卡,健身的任务,不要求马甲线,只求活力一点。
而作为一本书名叫做,《我的改变》我觉得他对于自己命运的掌握,才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而这两次改变都和学习有关。
第一次是在他17岁时时候,初中没有毕业的他,在参军复员后,为了活得读大学的机会,而做的努力,
书里如此写道:“复员之后,选择进工厂,就是为了得到被推荐上大学的机会。所以我非常非常好强,干什么我都会努力上;一天的重体力劳动结束之后,回去动都不想动,还要坚持复习功课。通常的习惯是,从晚饭后差不多8点钟开始,一直学习到12点钟,第二天早上6点多又起来接着学习。那一年半时间,我始终抱着这样一股志在必得的劲儿。30个复员军人争一个上大学的名额,最后确实是给了我。”
在同样家庭环境中,其余兄弟姐妹的命运轨迹可以看到,如果他参军后只是随大流的话,也许“文革”结束之后,就是另一种命运了。
第二次时在他59岁的时候, 2008年的“拐点论”和“捐款门”,让他处在一个漩涡里面,但是他有快速的出来了,出去读书,在哈佛学习时与他在工厂烧锅炉相似,他刚去哈佛时,英语水平连日常交流都有困难,是非常初级的水平,却要在哈佛大学去听本科生的课程。(这里看到,经济基础还是很重要的)
“听哈佛的讲座时,由校方安排,请一位刚毕业的中国留学生随我一起听,帮做英文笔记。熬夜的功课,就是要弄明白这个英文笔记。但一些单词、术语,别说英文,就是翻成中文我也一头雾水。
波士顿的冬天很冷,老式公寓里暖气热度不足,得来杯热咖啡暖身提神。有一次,做功课做到凌晨,听到扫雪车“叮当叮当”的铃声,感到浑身冰凉,下意识起身去厨房倒咖啡,发现电炉上水壶里的水早已烧干,壶底烧得红彤彤的,壶盖上的塑料扣都已经熔化了。
窗外透出曙光,一看表,4 点钟,做完做不完都必须停下来去休息了。但躺在床上,神经仍处在兴奋状态,怎么都睡不着。创业那些年,压力非常大,但睡眠一直很好。登珠峰虽然会失眠,也就是熬两个月,但在哈佛至少要熬12 个月,我真担心自己会熬出抑郁症。”
开篇里,王石如此说道:“我的很多人生的转变,都是57岁之后发生的”,时间年龄不再是一个限制,欢迎大家来读书(升维阅读,30min一本书),行路(全国12条徒步线路等你),阅人(情商课,百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