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以史为镜,提升人文素质,欢迎走进今天的大师兄点评《大明王朝1566》,简述影视剧里的那些芸芸众生相......
一、专擅国政二十年——巨贪严嵩、严世藩
严嵩及严世藩父子,不再是脸谱化的描写——奸臣,而是大奸似忠,朝堂上句句为国,看起来好似各个都是忠臣。严嵩虽奸但老城谋国,用人极准,一身金刚罩。
要说最大的破绽就是严世藩,他为人嚣张跋扈但逻辑思维极其缜密,但缺乏全局观,用的却都是些奸佞小人。某种意义上,严世藩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严嵩的倒台。
严嵩做事一向都是不动声色,徐阶做他的副手,向来都是对严嵩尊敬有加,就算是,最后严嵩被皇帝要求致仕,也不敢乱了规矩。一方面说明严嵩专横已久,徐阶心中忌惮,另一方面也看得出徐阶的小心谨慎。
影视剧中也多次强调了世间父子不一定是最亲,用在严嵩与严世藩身上身最为恰当,正因为父子之间的关系是血浓于水,因而感性的东西远比理性多,严世藩自持聪明过人,有些事想替父分忧,可事实上他的判断大错特错。严世蕃被严嵩遮风挡雨太久,总会产生些许错觉,认为他所获得的一切都是靠自己努力得来,认为就算没了严嵩他严世蕃也能独当一面。
剧中严嵩说的那句“老虎还能打个盹,这二十年来我是一刻都不敢打盹”,足见严嵩把持朝政二十年来的绞尽心思,这一点严世藩远远不及。
如果你还在为这些人惜才,那么严世藩、罗文龙那些严党抄家的巨财,当让你当头棒喝,数千万之巨的不义之财,触目尽心,令人震愤。
二、国之重臣——胡汝贞
胡汝贞兴许是全剧里最让人敬佩的官员,他刚正不阿,一心报国,随所见贪腐黑暗令他心惊,却从不放弃以一己之力为朝廷发光发亮。
任浙直总督兼任浙江巡抚时,官场上下属官员因是严党之众,受严世藩直接操控,将他架空,处处掣肘。虽然朝廷在浙江要实行改稻为桑,但胡汝贞仍然阻止官兵践踏百姓青苗,有违者军令处罚,不伤民一分。
江南织造局与他下属官员利用织造生意贪墨百万,整个浙江官场全黑,唯独他一人拒不参与。他带病找南直隶巡抚赵贞吉借粮赈灾,并动用私交。他带兵打仗,鞠躬尽瘁,对朝廷心灰意冷处,甚至想以死殉国。
后奉旨押送织造局十多年的烂账进京,因恩师是严嵩,纵容严嵩有错,作为弟子不做小人背后捅刀,入宫前先拜恩师,尊师重道,但心中有国,国为重,烂账一律交给朝廷不做隐瞒。
三、国之利器——海瑞
在《大明王朝1566》里,我们看到了一位有血有肉、心中无私、胸怀家国的海刚峰。
初到淳安县任县令的他,遇到百姓买粮被官府抢抓,海瑞不畏强权,坚持按照《大明律法》,以一己之力,坐镇县牢,挫败了当时浙江巡抚郑必昌以及心腹按察使何茂才预诬陷平民通倭寇的诡计,为民主持公道。
在作为钦审郑必昌、何茂才的钦官,海瑞虽然遭遇了来自浙江新任巡抚赵贞吉的种种刁难,如履薄冰,但嫉恶如仇的他,还是连夜提审,所得证词内容震动了满朝严党、震动了皇帝。
可钦案被内廷插手,种种势力的盘错,以及主审官员的不作为,让海瑞心灰意冷,准备辞官回乡,又被街上县府衙暴力执法,抢夺百姓生丝震怒,当街挺身而出,按照《大明律法》处罚衙内各色人等,为民再次出山。
倒严后,海瑞升任户部主事,在看到百官无俸可发后的心寒心酸,被派往大兴赈济灾民所见饿殍满地的愤怒无力,他决议遣散家人,冒死上书《天下第一疏》(又名《治安疏》),看故事读史料,远远不能了解他当时的所思所想,剧中,上书前的海瑞知道自己将死,将妻母迁出北京、买下棺材,在群臣上贺表的最后一刻,递上了他的谏书,又是满朝震动,皇帝震怒。
他的奏疏带来的不仅仅是一纸万言字,而是要朝廷挖疮断臂自救,动了权贵的利益,皇帝从一开始拉不下面子不肯认错,到后来读了也不下百遍,深思已久,才发现自己实则太过专权根本就听不到真话,日子久了,就被蒙蔽了。
四、裕王和李妃
裕王长期活在父亲的阴影之下,唯唯诺诺,总是怕行差踏错,嘉靖帝信奉的“两龙不相见”的歪理,导致他和父亲之间还没有大臣与皇帝之间的关系深。
李妃因来自底层,是裕王府上难得的“人间清醒”,说话做事总是一针见血,中其要害。
她的聪慧除了来自书本,更是来自民间的经历。
五、王用汲、李时珍、高翰文
王用汲是海瑞屈指可数的好友之一,同样嫉恶如仇,但为人更懂得变通。与海瑞在为官上理念相同、指向相同、性情相同,是难得的知己好友。
李时珍如果不是一代名医,跟海瑞执着的程度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果然有才的人原则性都非常强,绝不让步,这是他们的信仰同时也是他们的生存底线。
高翰文是个典型的书生意气的人,热爱读书,却不能将其用在实现自己人生理想和抱负上,在官场,他谁都不是对手,出生世家、家境优渥的他,他的一身文采只能从事文学艺术,适合当个闲人,纵情山水,天生富贵命。
作为一个平凡人想要追求卓越,请每一位追求未来的人,放下成长道路上的压力,让我们一起走进利己利义的信仰的抉择风暴,学习如何正确决策,欢迎进入大师兄点评历史之《大明王朝1566》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