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为了准备过两天的古诗研讨,能够提前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除了翻着教材和教参,上网百度去搜索,我觉得我还是可以努点力,学习各位优秀名师的精彩课堂,观摩大师对古诗词吟诵的巧妙处理,再来思考自己的设计。正好不久前看到了张昂波老师在上《渔歌子》这首词的视频,现成的资源,赶紧学起来。
虽然我要准备的是诗——《己亥杂诗》,昂波老师执教的是词——《渔歌子》,但古诗词不分家,在很多时候教学方法是共通的,需要达成的目标也有相似之处。再加上昂波老师还是国学组的导师,在我们平时的吟诵上也有进行指导和点评,她自己这节课就巧妙地嵌入吟诵,这样难得的授课范式,简直就是在为我量身定制的啊,学,认真学,反复学!
昂波老师以《声律启蒙》的片段音乐为导入,揭开了这堂课的妙曼轻纱。接着,以“对对子”的课堂游戏,检测师生默契,带着学生们初步了解对对子的简单玩法。
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设计?仅仅是为了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吗?在后来的课堂环节中,我才发现了这个导入的精妙之处。知道对对子,从一字对到短句对,是在为后面孩子们猜测诗句对仗处的字做铺垫,是在为孩子们自己创作《渔歌子》埋伏笔。所以,精彩的课堂,没有一处是闲笔!
《渔歌子》的词句不多,内容也比较简单易理解。但一般学古诗词,都还是会有解释句意的要求,昂波老师采用的是边自己用优美诗意的语言描述,边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寥寥几笔,勾画出远山、白鹭、渔船、流水和花枝,美景写成文,再读《渔歌子》。这样一处理,学生自读、老师讲解、全班齐读都有含括,但都非常巧妙地藏在了老师的一句句引导里,就这么自然随意地读了,水到渠成,就这么神奇!
让我大感惊喜的,是昂波老师的朋友圈设定——“如果当时有朋友圈,志和把他这首词发出来,他的好友会怎么评价呢?”张老师列举了好几个评价,让学生以留言人的身份读一读这些评价。这样的古今贯通,一下子就拉近了古诗词与我们现在人的距离,也让我这听课者更明确了这首词的地位。这么接地气的设计,以后也可以迁移到我的课堂来,给课堂注入一点不一样的惊喜。
词都是唱出来的。昂波老师简短的几句引导,却让我反复学习了好几遍,这种不经意的,举重若轻的衔接,这是我要反复打磨学习的方向。昂波老师用的知常调,我也有在认真学习,自认为应该也能唱出来了,但怎么引导学生们关注吟唱时的拖音,关注诗句的韵脚,从而能通过老师两三遍的示范之后就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学会接唱,是我要仔细琢磨,认真思考的内容了。
书本中的一首《渔歌子》,昂波老师却一首带来了三首,一共接触了四首,全都是《渔歌子》,全都在课堂呈现。这样的群文学习,我觉得我也可以来尝试。虽然不能也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即兴创作,但相同题材的拓展应该是可以做到的。有了昂波老师的珠玉在前,我相信自己还是可以努力的嘛!
优秀的老师,精美的课堂,虽不能现场观摩,却还是能让我反复学习,认真咀嚼,感谢伟大的网络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