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门神奇的功课。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是沟通手段,它只能尽力促成目的达成,最终达成想要的结果需要根据言语的内容、方式、状态等因素。
说话时应三思而后行。最近公司里有位同事面对公司里下发的任务,是这样回复的:“我觉得这不是我的工作职责所在,不应该由我去做,应该有公司的×××去做。”公司领导层听到他这样回复后,第一时间就去核实这个工作是否应由他来完成,核实完该工作确实在他职务范围内。领导在听到结果后立马给出答复,说:“他不做可以,这个人我们没有办法和他合作了,希望他能找到更满意的工作。”我深觉为难,为这位同事感到惋惜。在后续与他沟通中,他表示自己能够完成这个工作,当时是因为家庭原因很烦闷,于是对安排的工作感到不满,带着情绪去上班。对于他的家庭问题,同事并没有能力帮他解决,只能聆听,他把生活的情绪带到工作中,既会影响其他人的工作,也会使压抑的情绪更加沉重。情绪在工作中可以发泄吗?我认为不可以。在公司领导下达任务时表达出个人负面情绪,这无疑是自毁前程的行为。
说话时应保持理性的态度。生活中的很多分歧皆是由于语言的不明确所致。“听见”未必等于“听懂”,在工作中遇见不明确的指示应及时询问,明确工作事项。如果带着模糊的意象去工作,既不能按时完成工作,也会耽误其他同事时间。在遇到领导布置的工作事项不明确时,应保持冷静的状态,理性思考不明确的内容为何,询问领导工作细节,如此可将工作效率提高。很多时候,我们在遇到一句难以接受的话语时,第一反应是生气,然后不知所措,其实可以采取反问的形式去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询问其该话语的原因,把话语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不给别人可乘之机。
说话时应把握尺度。古语有云:“覆水难收。”说出去的话就如泼出去的水,再也回不来了。一句话倘若深深地刺痛了某位朋友,哪怕日后你送给他多少礼物,吃多少顿饭,这句话的伤害依然存在,随着时间消逝,它会成为一根横在彼此心上的刺,当你们再度发生矛盾时,这根刺就会成为扎向你心尖的利刃。沟通是不可逆转的,在与自己在乎的人争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把握言语的尺度。处理争吵最好的方式是在两个人平复心情以后去沟通,切不要在怒火中烧的时候破口大骂,这非但不能解决问题,还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
我们每个人都是第一次来到这个世上,没有哪一件事完全绝对,很多事情都要辩证看待。言为心声,语为人镜,从谈吐中我们可以观知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无法阻止别人的话语,只有从自身出发,说话前三思而行,才能获得更多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