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17 华杉
孝敬父母,兄弟友爱,这是仁义的根本原点。这个原点没了,仁义就是空谈。在自己家里不仁不义,在外面的仁义就都是假仁假义。家和万事兴,都知道吗?一定要知行合一,做到了,才真知道,那是真快乐!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孟子说,仁的主要内容,其实是事奉父母。义的主要内容,其实是顺从兄长。
为什么呢?你讲自己对别人多仁义,那都是枝叶,都不是重点!重点、根本,在于父母兄弟,在于自己家里,仁不仁,义不义。在自己家里不仁不义,在外面的仁义都是假的,都不是真心的。比如爱做慈善的,几亿几十亿往外捐的,如果在家不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自己家里人都不照顾,他那仁义就是假的,是沽名钓誉,买荣誉证书去的。
仁主于爱,而爱之最大,莫过于孩童对父母之爱。有小孩的人会有体会,孩子对你的爱,比任何人对你的爱都真切,这是父子、母子之间,有天然不可解之欢然之情。这样的爱能保持下去,直到成人,自然就是孝敬。没有孝敬,就是这爱衰退了。
义主于敬,敬呢,也是从小时候听哥哥的开始。
仁之道,推广开去,大道至广,但是根本在于孝亲;义之道,推广开去,也是大道至广,但根本在于从兄。孝敬父母,兄弟友爱,这是仁义的根本原点。这个原点没了,仁义就是空谈,就是假仁假义。
“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智慧的本质,就是真正明白孝敬父母和友爱兄弟这两个道理,坚持、坚守!
所以智慧就是知行合一。一个家庭里面,大家离得近,难免磕磕碰碰,总有家庭矛盾。张居正说:“要见得分明,守得坚定,一心一念依从孝悌的道理。不为私欲所蔽,不为外慕而迁,这是本然的良知,推之可以穷神知化,未有能察人伦而不明庶物者,此所以为智之实也。”
这是儒家的基本方法论,推己及人,由近及远,无论天大道理,都从自己身上,自己家里,自己身边发源,推而广之,到天下万事万物。
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节文,是品节文章,孝敬父母和兄弟有爱这两件事,限之以品节,饰之以仪文,有规矩,有仪式,一举一动,都在这爱敬上周旋,这就是礼之实。这家庭中的礼,有义来维护,有爱来融洽,这便是自然的、天然的秩序,这样的秩序,推广为社会的秩序,不就可以治国安民吗?全社会都有礼义爱敬,不就是最好的社会吗?
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那真正的快乐呢,就是从孝亲和从兄这两件事中得到快乐。因为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这两件事,是从小时候,天性至亲,自然喜喜欢欢在一起的真爱、纯乐,是天性之真乐。如果能保持下去,就是永远拥有天性之真乐!还有比这更快乐的吗?这样的快乐,和顺从容,没有丝毫应付勉强,其生机发动,就像草木萌芽一般,油然而生。既有生机,则发荣滋长,日渐充盈,“生则恶可已也”,其生机畅达,如草木茂盛一般,勃然不可停止。生而不已,则随处发见,莫非真情真性;动容周旋,莫非仁义盛德。其妙不可言,不可停止,以至于情不自禁,手舞足蹈,一举一动,全是仁爱,而自己都不知不觉!
这样的快乐还在于知行合一,真这样去做了,体会到了,那福报也得到了。《论语》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读书学到这样的道理,若把他当一个大道理,看看放下了,或者拿去跟人讲说,显摆自己“学问”,那这道理也没什么用。一定是切己体察,放自己身上琢磨,践行,实习,去做到了,每做到一分,就体会到一分,就像俗话说:“家和万事兴”,人人都“知道”啊,真知道吗?如果家里不和,你就不知道;如果家道家业不兴旺发达,你也不知道。一定是把孝敬父母,兄弟友爱这两件事,学而时习之,知行合一,真正去做了,确实成功了,家和万事兴了,啊!原来真是这样!
这时候,乐则生矣!乐到你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都是真情真性,仁义友爱。那叫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