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改编自马伯庸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唐朝上元节前夕,长安城陷入危局,长安死囚张小敬临危受命,与李必携手在十二时辰内拯救长安的故事。剧中的精彩剧情,高度还原的场景、服饰、对话,再现了往昔的大唐盛世。
剧中主角之一的李必是由易祥千玺主演,刚一出场便是惊艳众人,可以说把李必这个角色演绎得无比真实:务实务本、心思缜密,乃是当朝太子的重要心腹,最终也是在李必的主导下,成功化解危局。
事实上,剧中的李必,其历史原型乃是唐朝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李泌,而剧中的皇帝与太子,自然就是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而历史上的李泌,那也是为了李唐天下鞠躬尽瘁,只要李泌出山,天下必定。
我就爱当道士
李泌的出身在当时可以说是仅次于李唐皇族,其出身于“五姓七望”中的赵郡李氏,那可是典型的高门大阀。(其余六望分别为博陵崔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陇西李氏)
赵郡李氏家学渊源身后,李泌七岁就已经精通黄老、列庄学说,也因此得到唐玄宗赏识,而与当时还是忠王的李亨一起学习,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成年后的李泌又深入研究《易经》,游历嵩山、华山、终南山,仰慕神仙学说。
唐玄宗后期,任用杨国忠为相,杨国忠与太子李亨并不对付,李泌作为太子好友,时常写诗讥讽杨国忠等人。杨国忠因此极其讨厌李泌,以其诗讥讽朝政为由,将李泌发配湖北蓟春,李泌从此脱离官府,钻研老庄学说,游山玩水,好好当起了道士。
因此在《长安十二时辰》中,李必也是一身道袍,倒是高度还原了。
出山安禄山也得消停,但最爱当道士
公元755年,大唐爆发了安史之乱,从此唐帝国陷入兵祸,由盛而衰。
唐玄宗仓皇出逃,路上又发生了马嵬坡之变,唐玄宗入蜀躲避,太子李亨则在灵武称帝,尊唐玄宗为太上皇。
李亨,也就是历史上的唐肃宗,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李泌。李泌一来,就教这个发小该怎么办了,具体建议就是:
一、长安和洛阳不重要,让郭子仪从河东出发,李光弼从井陉出发,直接攻打叛贼老巢。让安禄山的军队在老巢范阳,长安之间疲于奔命,。
二、郭子仪和李光弼打仗不要太激动,以逸待劳就可以了,慢慢就能把叛军拖死。
唐肃宗李亨顿时茅塞顿开,随后他按照李泌说的去做,当然尽善尽美,但在后面李亨又急功近利,所以还是有点遗憾的。
李泌是李亨的发小,又是忠臣,两人的关系自不必多说,坐轿都是同一个,两人同乘同行,以至于民间都指点说:“著黄者圣人,著白者山人。”穿黄衣服的是皇帝,穿白衣服的是山人道士,指的就是李泌。
收复长安后,唐肃宗宠妃张良娣和权臣李辅国见皇帝如此信任李泌,于是就联手逼迫李泌。李泌压根不鸟他们,朝堂权力对他来说就是浮云,一收复长安,李泌就和唐肃宗告辞了,又去做道士了。所谓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帮了你儿子还得帮你孙子
李泌离开朝堂不久,唐肃宗李亨就病故了,新皇帝是唐肃宗的儿子李豫,是为唐代宗。
唐代宗即位后,就立刻召回李泌,结果呢,明明是来帮自己发小儿子的,结果先后为两任宰相元载和常衮妒忌,于是就又被外放到杭州做刺史,当然凭李泌的实力,治理杭州自然是功绩斐然。宋朝时期苏辙就说:“杭本江海之地,水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故井邑日富。”到后来又不想干了,去衡山隐居。
后来唐代宗去世,唐德宗李适即位,这都是李泌发小唐肃宗的孙子了。公元783年,发生了泾原兵变,唐德宗再一次丢掉了长安,开始疯狂逃跑,路上也没忘记,立刻就去找李泌了。李泌出山,又搞定了一切,唐德宗又可以回长安了,拜李泌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
可惜的是,当时的唐朝藩镇割据,内忧外患,根本已经是回天无力,但李泌还是尽力挽救,例如坚决在安西、北庭对抗吐蕃,保证对西域的控制;改制税赋,增加国库收入;反对另立太子,避免了皇室危机等等。
贞元五年(789年)三月二日,李泌病逝,享年六十八岁。德宗追赠他为太子太傅。
只想做道士的宰相
李泌出生于中唐鼎盛时期,却又经历了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历任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深得肃、代、德三任帝王倚重,做到了“出为高士,入为卿相”。
南宋大儒罗大经认为,隐士出山而有所作为者,仅有六人:伊尹、傅说、姜尚、严陵、孔明和李泌。
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及?
《长安十二时辰》里出现的那首《长歌行》,乃是李泌一生的写照,也是其自身意气的抒怀。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不过剧中倒是故意漏了两段,这前面三段所抒怀的是李泌的人生志向,自然就是为帝王师,辅佐王业。
事实上后面还有两句,道尽的才是李泌归隐山林,志在田园的意向。即是: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气志是良图。
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