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未成家的时候,兄弟姐妹在父母身边,嘻笑打闹更有节日气氛。父亲是一家之主,家里的大小事情,父亲有绝对的话语权,现在回想,在父母身边做女儿的时候是最幸福的时光。
父亲很重视每一个节日,在每个节日的这天,父亲自己会放下手中的活,不管活计有多紧迫也会中止,也不会安排我们兄弟姐妹干活,全家人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到节日的氛围之中。
小孩就尽情的玩耍,嘻闹,变着法的折腾,好像力气永远也用不完似的,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累。
总是会玩到大人喊我们吃饭才停下来。
奶奶妈妈就是厨房的大师傅,一般掌勺的是奶奶,奶奶炒的菜很合父亲的口味,能让父亲吃得牛高马大的,味道肯定是不错,奶奶炒菜有个特点,就是菜总是略微有那么一点点咸。
妈妈是帮厨,厨房里的杂事做完,还要分出力气管我们几娣妹的吃喝拉撒。
爷爷就是外围的勤杂工icon,厨房的柴伙没了,抱捆柴进来,杀鸡拨鸡毛,菜园子里摘把辣椒呀等等……。
要花钱的事,父亲最擅长,我们吃什么,有多少吃的,全在父亲的掌握之中。
父亲是穷苦的年代长大的,小时候挨过饿,他对儿女的宠爱,没有言语上花俏的表达,他就是把能吃的东西准备的足够多,把儿女们喂得饱饱的。
他采购的时候,不是盯着食物的味道和卖相(美观),是盯着食物的核心“重量”,哪家店花同样多的钱,能买到重量更多的食品,他就会买哪家的。
经历过50年代,60年代的人都有那种“情怀”
在吧!
中秋节icon麦牙糖是少不了的,我们从小吃到大的就是那种切成一片一片,有点厚沾着芝麻icon的糖,这种糖因为太厚,咬到嘴里嚼的时候有点沾牙,长大后,也吃到过这种原材料的糖,因为很薄,沾的芝麻多分割了粘性,是不沾牙的。
中秋节肯定少不了月饼,就是那种有花生仁的,很实惠的油纸包着的月饼,月饼的味道在我的记忆里挥之不去,但现在,还是吃原来一模一样的月饼,却吃不出当时的味道了。
现在的生活在不断改善,吃饱喝足的一页翻过去很远了,美食品种繁多,我们对口味的要求,精细早已经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个情况也是“炫耀”,我们现在的生活富足,今时不同往日了。
那时,中秋节的藕很稀少,偶尔能吃到,要说中秋节的既定食品糖,月饼,藕,最合我胃口的还是藕,我家那时候吃藕,除了生吃就是清炒,还不知道藕凉拌是最可口的。
虽然中秋节吃的东西就那么几种,父亲买回来的还是那种制作工艺最粗糙的。
但是,全家人在圆月下,爷爷奶奶,父母,还有我们四娣妹,三世同堂围着点心桌子,拿着点心吃着。
大人你一言我一语聊着,我们辈分小的有时会挤在他们身边,瞅瞅爷爷爸爸,又看看奶奶,妈妈很少说话,妈妈是很娴静的人。
满满的气氛浓烈,无比的开心和快乐!
节日,家庭成员多不缺少一个,由其是中秋节,齐聚在一起,开心的聊着家常,热热闹闹,喜庆欢乐。
美好幸福的时光应该就是这个模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