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观看了温泉小学江老师精彩的数学课《三角形的内角和》,深有感触,和大家分享我的观课心得,不足之处请大家指正。
【知识迁移、学情检测】
在课首,老师先让同学们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过的三角形知识,然后引入今天学习的新内容:《三角形的内角和》。厘清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概念之后,利用一个简短的视频引发学生思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会因为三角形的形状和内角的改变而改变?然后利用麻吉星互动反馈器做一个学情检测,看看学生在还没学习新内容之前对此类知识点的认知程度,以便更好开展后续教学。根据数据的反馈,大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这个知识点是有正确认识的。
【批判性思维、动手实践】
三角形的内角和真的都是180度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江老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辩证地从角的分类来验证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并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能想得到的方法。
首先是对直角三角形的的验证。利用麻吉星计时器,给予学生们5分钟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也能让老师更好地把握课堂时间。每个小组经过一番验证并小组讨论后,都得到了最后的结论。每个小组都有自己不同的方法,老师邀请了不同组别的学生分享本小组所使用的方法以及结论,得到了两种不同新类型的方法,分别是:测量法、折拼法。老师在同学们的方法基础上再补充了一个”撕拼法“,通过三种方法都得到了同一个结论: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有了直角三角形的验证基础,江老师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次验证钝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度,经过一番验证和讨论,江老师邀请了不同小组来分享本小组使用的方法以及得出的结论,大家都得出了统一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数学是一个严谨的学科,由于动手验证的过程中还存在有误差,江老师最后来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总结,播放用推理的方法视频让学生再次肯定: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课程看到这里,我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在学三角形的内角和这一课的情形,就是听老师重复的讲三角形的内角和就是180度,然后我们就死记硬背下来,没有去想为什么,没有去验证这个说法科学与否,老师说的就是真理,没有培养批判性思维。正如《终身幼儿园》这本书提到的,中国的教育制度侧重于培养遵守规则的和指示的学生,属于“A型”学生,缺乏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而当代社会最缺的是那种愿意承担风险、勇于尝试新鲜事物、乐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解决教科书里问题的“X型学生”。因此,传统课堂的转型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就是助力课堂转型最好的帮手。
【学以致用、以生为本】
学会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的理论知识,接下来就要学以致用。江老师出示了三道难度由浅渐深的相关选择题,并利用反馈器获取学生的作答数据。
前面两道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回答,老师从正确的选项中随机挑选了学生表达观点。第三道题难度比较大,根据数据反馈,学生对于这道题有存在明显的分歧(大部分学生都选错答案了),老师从最多人选择的选项中随机挑选了一位学生来分享观点,并邀请了3位举手的学生分享不同的观点,最后让学生再小组讨论后,进行二次作答。根据二次作答的数据显示,更多的学生选择了D(无法确定),说明学生对这道题还是存在一定的误解,最后老师再选择了2位举手的学生来补充观点,根据学生的补充说明,利用排除法和假设法最终引导学生计算出正确的答案。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说出答案,而是把机会让给学生,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同学在倾听的过程中思考并澄清概念的核心。
在课堂中,还有一个小细节值得一提,在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座号根据作答情况以不同的颜色区分,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例如在回答问题时1号学生迟迟未按下反馈器,原来这位学生还没有想好这道题的解答思路,老师是给与了一定的支持和鼓励,我们可以看到,利用这么一个小小的反馈器,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课堂的互动性,只有学生参与了课堂,那才是真正的学习呀!
【个人的小小建议】
在这堂课中,老师采用了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进行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否为180度,并且利用了麻吉星互动反馈器获取学生的作答数据,小组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所有人都必须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所有人都能说出小组讨论后的结论,才能使小组活动达到成效,江老师在这堂课中给那些举手的同学更多回答问题的机会,这些学生都是比较健谈,或者是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但是那些没有举手的学生,还是少了一些关注,如果能够充分利用麻吉星教学系统的挑人工功能,可能会让这堂课更加完美。例如在做小组结论分享的时候挑选小组成员回答问题,这样每个组员都有可能被挑中,因此,每个学生都要好好思考并且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