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
财经作家 ,出版人。
代表作品:《大败局》、《我的诗篇》、《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
吴晓波与《李普曼传》
拍摄《一次读书》时,吴晓波带来了《李普曼传》中的一个节选的朗读。
“我非常高兴,这个工作给了我机会,使我正好能在我所渴望的领域内工作,那就是接近一小部分民众。这样我可以从朋友而不是从导师的地位向他们展示真正的幸福。 年轻人的思想要是保守的话,那肯定是荒谬的。因为这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大概会变成墨守成规的人。年轻时就正统的人,有可能一辈子就会处在中年人状态。 我们都成了精神上的移民,我们所有人都是工业世界中的移民,没有什么权威可以依赖。 我们是背井离乡之人,刚刚到此不久,就成了暴发户。作为一个名族,我们身上带着所有粗俗不堪的特征,精神上支离破碎。”
30多年前,吴晓波还在复旦读书。在图书馆读到了《李普曼传》书里的那段,吴晓波至今记得:
1908年,正在哈佛读二年级的沃尔特·李普曼,在查尔斯河畔的学生公寓,一个春天的早晨,他听到有人敲门。一位银须白发的老者微笑地站在门外,老人自我介绍:“我是哲学教授威廉·詹姆斯,我想我还是顺路来看看,告诉你我是多么欣赏你昨天写的那篇文章。”
这样的故事,让吴晓波心中肿胀,他觉得每位写作者,都期望等到属于自己的敲门声。
“你很难拒绝李普曼式的人生。”吴晓波常常这样说道。
李普曼式的人生,成为吴晓波的理想之路,他后来做的许多事,都希望能与偶像靠拢。
每一个行业,都会有一些伟大的引路者,他们远远地走在前面,成为后来者追随的梦想。
在这条道路,吴晓波遇到了另外的敲门声。
10多年前,吴晓波去香港拜会老报人林行止。在九龙塘喝茶的时候,吴晓波问他:“你在这个行业干了30多年了,你应该所有的香港老板都认识吧?”
他却说跟他们都不熟。吴晓波不解,林行止说:“跟他们熟了以后就没法写作了。”
这句话让吴晓波很震撼,后来吴晓波想起了1959年9月22日,李普曼在他的70岁生日宴会上说的一句话――
“我们以由表及里、由近及远的探求为己任,我们去推敲、去归纳、去想象和推测内部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它昨天意味着什么,明天又可能意味着什么。在这里,我们所做的只是每个主权公民应该做的事情,只不过其他人没有时间和兴趣来做罢了。这就是我们的职业,一个不简单的职业。我们有权为之感到自豪,我们有权为之感到高兴,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
“因为这是我们的工作”——探寻昨日、今天与明天的意义,为书写而生,也成为了吴晓波的人生命题。30岁的时候,他开始写书,以每年一本书的写作速度,用诙谐幽默的文字风格揭示了中国经济的一些现状。除了写书,他同时也从事出版、投资、创业等等领域,每一项都堪称成功的楷模。
面对金钱,面对娱乐,面对享受,他坦然接受。他从不把拒绝一切当作清高。因为一个人活在地球上,喜欢看美景,喜欢吃好的,喜欢穿好的,喜欢过舒适的生活,喜欢让自己活得长一点,当你80多岁90多岁的时候,还有年轻人愿意向你请教问题,这才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