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心理,道德发展
如果从法定满18岁算是大人了,那我几十年前就是了;那如果从结婚起算是大人,那十几年前就是了;如果是以有无小孩算起,那也好多年了;所以说现在一个大人在问这么一个问题:“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对吗?那不证自明了,我这是在分对错。当然这句话罗胖说过,很多文章也都酷酷的引用过,因为对他们来讲不管对错,只讲利弊,有用就好,用着心里舒服就好,或者说他们都没成人,认为这句话就是对的。(后面半句我收回,没有人身攻击的意思)
那也有人会说,你对这句话分对错的目的就是为了写文章,得点赞和打赏,正好说明分了利弊。好吧,如果你这么想了,说明你很不错,有批判性思维的功力了,而且对错和利弊在你身上已经慢慢融合了,但别急,让我们慢慢地展开。
我们先讲“小孩才分对错”,养过小孩的都知道,当小孩的心理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10岁左右),特别喜欢说谎话,他们也知道说谎话不对,但为了寻找一个有利于自己结果,就不管对错了,象考试没考好,为了防止一顿胖揍,就会说没有考试或者说成绩已经算是好的了。所以说小孩也有看利弊的时候。
我们再来讲大人吧,在革命年代,经常有那种“打死也不说”的大人,因为说不说是对革命的忠诚度,是大是大非的问题,而死还是活这种利弊已经不在考虑范围之内了。所以说大人也有分对错的。
你觉得我的例子很片面?好象是有点,如果你非要说革命份子在意的是死后的名声,说不说是对名声的利弊,那我也只能服了你了,也有这种可能,但我说的也是可能。
好了,其实我的说法是不全面的,来看看专家是怎么说的。
以下来自知乎,作者:暗涌(节选)
“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如果用心理学术语翻译一遍,就是人的道德判断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呈现出从对错到利弊的单向发展。在道德发展这个问题上,不得不提的一位大牛是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
人的道德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比前一个阶段对伦理困境的回应更为适当;这种发展的顺序是由低级阶段依次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这种顺序既不会超越,更不会逆转。我们对道德发展六阶段进行对错——利弊的二元分类,结果如下:
服从与惩罚定向:利弊,因为个体做出判断的标准是会不会被惩罚。
利己主义定向:利弊,因为个体关心自己能否获益。
人际和谐与一致:对错,因为个体认为大家是对的。
维护权威与社会秩序定向:对错,因为个体认为法律是对的。
社会契约定向:利弊,因为个体认为即使是法律,也只是达成利益最大化的途径。
普遍伦理原则:对错,因为个体认可符合内心的原则的行为。
在这种二元分类下,利弊与对错呈现出犬牙交错的分布状况,导致“小孩也看利弊,大人也分对错”,而不是随着年龄单向发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道德发展阶段的上升,利弊与对错的界限愈发不明显,呈现逐渐融合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大家喜欢这么直接地引用这句话呢?我猜想:第一,贴个标签,简单化,容易记;第二,这里面有价值观假设,“看利弊是成熟的标志,分对错是幼稚的表现”,因为大人比小孩成熟嘛;第三,为自己只看利弊找借口,得到心理安慰。
总之:“小孩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这句话是胡说,脱离了实事求是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用一个标准来简单化心理道德的不同发展阶段,为自己的不成熟寻找借口。
当然,以上纯属一家之言,欢迎用批判性思维来反思这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