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落地,家庭教育作用越发凸显。作为家长,你有没有焦虑过?该如何自处?作为教师与家长,在双重身份下我有自己的一点思考。
01 做一个了解自己孩子的家长
前几天我给一位家长发信息,希望他关注孩子的文具,我已经几次发现这孩子的笔断的断,不好用的不好用,以至于上课都在借笔用。家长回复说家里已经准备好了的,是他自己不带,并说老师你罚他等等。其实我在发信息的时候也是相信家里都准备了的,因为开学初就已经有过要求。家长的话也没错,尤其是我们的孩子已经五年级了,应该要有这样的自理能力。但是综合孩子平时的情况,这个孩子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一般,在收拾东西这方面是最薄弱的,我们都有所了解。我希望我的家长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对此加以关注。
作为家长应该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并对薄弱项加以关注。套用到学习上,我也同样觉得家长要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的优势在哪儿?优势如何再突破?薄弱项怎么提高?激发孩子思考,鼓励孩子探究和促进孩子反思。我们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更为精准地助益他们,培养自律的行为,适当地给予鼓励。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引导,首先我们要知道双减减的是什么,减的是机械重复的对孩子帮助不一定大的作业,防止报过多的补习班,让孩子处于疲惫的学习状态,减的并不是家长的责任。
每一个在舒适区迷失的孩子,是需要家长点醒的。
02 做一个为孩子未来负责的家长
湖南台主持人吴昕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说过,她小时候不会的题目爸爸会一直教她。甚至和湖南台签约的时候外公还召集全家人开会研究,是否要签约。可见全家人对孩子的重视。
糖豆爸爸第一次参加完刚进入小学的儿子的家长会之后,有很多自己的思考。他觉得他小时候没人管,他说:“我一定不会让我的儿子长大了也这样觉得,我不能让我的儿子断层。”而妈妈也表示,因为她和他爸爸工作性质不同,每天孩子放学的时间都是爸爸最忙的,但是爸爸没有缺席过儿子任何一次作业的打卡。有空就陪孩子下楼跳绳,孩子从一开始的不会,到现在可以连续跳20多个,除了老师教了孩子方法,也要归功于爸爸的陪伴练习。
对于小学低年段的孩子来说,适当的陪伴是必不可少的。而中年段的孩子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固定一周关注一次孩子的作业,不定期地抽查一下,看看他们对学习的内容是否掌握,没掌握的及时和老师沟通一下。再到高年级可以更多关注孩子的思想动向。其实未来很遥远,但是如果我们从每一件小事开始,肩负起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当未来真正到来的时候我相信我们和孩子一定都能从容面对。
03 做一个不攀比的家长
朋友的儿子先于我们上一年级,在上学前朋友很励志,幼小衔接、学而思、钢琴,都上了。说实话,我做不到朋友那个程度。看了她的做法之后,我迷茫了一段时间。我很担心我的儿子未来不如别人家的孩子。所以在孩子上小学前,我也提前做了幼小衔接。再观察身边其他家长和朋友,很多都是顺其自然的。
我们该如何平衡这个问题,我认为就是不要盲目的攀比。按照自己和自己孩子的节奏稳步向前,尊重孩子的身心特点以及成长规律。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长处,加以放大。每个孩子的成长期不一样,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差异,做一个了解自己孩子的、负责的、为孩子的成长指引方向的家长。攀比,会打击孩子的信心,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教育路上有太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去思考。家长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一种责任。双重身份的我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我相信“躺平的父母很难培养出上进的孩子”。
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