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子沟通专家 朱芳宜(Amy)
500场讲座经历
长达1000小时的授课经验
帮助了近百万的家庭和孩子
亲子沟通专家,青豆书坊首席培训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卫计委科学育儿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卫计委婴幼儿发展引导员职业标准修订特邀顾问,美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认证课程高级导师。
曾翻译:“如何说孩子才会听”系列之《鲍比如何说,妈妈才会听》、《鲍比如何说,朋友才会听》
接纳这个词,你应该并不陌生,你知道接纳很重要,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要接纳孩子的独特性,说白了,就是要接纳孩子这个人。然而,你可能会觉得困惑,界限和规则该怎么办?为什么每次接纳完孩子,总觉得规则没法实施了?为什么面对孩子不得当的行为,接纳动不动就变成了溺爱?面对很多情况,你试着理解过、讲过道理,然而你发现这些方式可能都不好用,光是理解和接纳并没能帮你解决问题,孩子依旧不喜欢收拾完具,依旧那么喜欢哭闹和发脾气,依旧磨蹭着不爱写作业,不停地玩着电子游戏,他们的耳朵就像带着开关一样,把你说的话全部挡在耳朵外面。
怎样把握接纳与界限的平衡?曾经帮助成千上万名家长的育儿专家朱芳宜老师,将给大家带来“与孩子沟通——如何把握好接纳与界限的平衡”讲座,帮助大家解决困惑,找到可实践的、有效的方法。
课程重点:
1. 界限不仅是问题行为的终点,同时也是合理行为的起点。
2. 记得进行预防性的维护。
3. 如果孩子越界,该如何沟通? 】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怎样把握接纳与界限的平衡
谈到接纳大家都不陌生,我们都想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爱,而有时也会困惑,生活中一旦涉及到界限,就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好像接纳和界限是水火不容一样。
比如,孩子生气用手打你, 写作业拖到很晚,在 玩具柜台钱要买自己喜欢的玩具 ,玩电子游戏超过约定时间, 心情不好对你大喊大叫 。
我们也许会妥协全然接纳,好像可以息事宁人避免一场冲突 ,也许会本能回击 ,他吼你也更大声吼责备,他打你也大打出手。
当父母的边界被跨越或无视, 我们就会反过来侵入孩子的边界 ,于是, 边界不再是是家庭提供尊重和安全的地方 ,反而成为战场 。
今天我们聊得不仅是接纳和界限本身。这两件事没有对错,主题里面提到平衡,像我们平时吃饭既要吃菜又要吃肉,但是要营养均衡,这是同一个道理。
今天的内容分三部分:
一 接纳与界限并不冲突
二 平衡接纳与界限的几个原则
三 孩子不接受界限时,怎么办
第一部分 接纳与界限并不冲突
我们要意识到,接纳和界限都是孩子需要的,接纳是毋庸置疑的,父母需要尊重孩子,接纳他们的情感和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安全地坦露真实情感的空间。
作为父母,有时候就会有一个误区,以为尊重和接纳就意味着要屈从于孩子的想法和意愿,其实不是这样。
接纳并不是简单的同意或不同意,而是由内而外发自内心接纳孩子的情感, 接纳孩子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一旦不接纳这些,孩子的情感就会收到伤害。相对应会产生一些负面行为,负面行为是情感受伤的外在变现。
而设定界限也是必须的,界限告诉我们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事情做了会伤害到自己和他人。
其实,孩子行为的背后表现的是他的需求。
一个三岁的孩子动不动生气的时候就会用手打奶奶,奶奶总是受害者,在这件事上,奶奶有足够的接纳,接纳孙子是小孩子,能力不成熟,接纳孙子把她当成最亲近的人,因为平时奶奶陪伴多,他不打爸爸妈妈。但是奶奶并没有设定界限。
有时候孩子心情不好发脾气,不光扔东西, 还会打人踢 人,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我们对孩子行为界限的设定不够明确。没有足够的界限,让孩子感觉可以伤害父母。
这类事情,如果只有接纳,父母就会失去自己的界限,就会失去一次帮孩子获得体验学习和健全人格的机会。相反,如果只有界限没有接纳,那父母的行为就会变成控制和惩罚。
当然,一定有比这两者都好的方法。
第二部分 平衡接纳与界限的几个原则
——以接纳的方式设定界限,具有任何惩罚都实现不了的价值
六十年代,美国对父母的教养类型分类:独裁型 忽视型 溺爱型 积极引导型
一个孩子一生气就会扔玩具,有一次玩具扔坏了,开始哇哇大哭。孩子此时不只是生气,而是希望妈妈再买一个玩具。
独裁型:惩罚,剥夺,限制,伤害,让孩子感受更多痛苦。语言:不能哭憋回去,还哭以后再也不买玩具,一边儿反省去。
孩子从中能学会什么?他不会想到我生气的情绪没什么,但是扔东西的行为不好,孩子不会区分。关键是对行为要设定界限。否则以后遇见这样的事,他也会这样解决。
如果兄弟姐妹之间经常互相攻击吼叫打骂,那父母可能对孩子也是这样。孩子有可能会更加反抗,也有可能学会讨好别人,不想再受到责罚,担心不安全。
溺爱型:满足 ,没有界限 。语言:不哭,再买一个, 好吧 !下不为例 ,再扔坏就不买了哦 ! 结果下次还买 。
界限也是对孩子的帮助和支持,孩子能力有限。
独裁型家长,孩子的情绪会换来打骂只有生硬冷漠的界限;溺爱型家长,孩子的情绪会换来满足 ,他能意识到自己生气时爸妈是焦虑的 ,情绪不是好东西,爸妈着急把自己哄好 , 只有接纳。
这两个极端方式的共性 :孩子都容易情绪化,因为他的情绪从来没有被真正接纳过。
忽视型:没有接纳没有界限 ,孩子 一辈子的目标都在寻找别人的接纳,看见 ,甚至是伤害。
积极引导型:界限不可以扔, 鼓励承担责任 ,将情绪和行为分开 。语言:我们一起修好玩具 ,告诉他这样不对不可以 。并反省自己是否有扔东西的习惯,重视榜样作用。
这样明确具体地帮助孩子 , 接纳情绪, 同时行为上设定界限。
接纳和界限, 既是分开的 ,又是相辅相成相互交融的。
比如,孩子一起玩抢东西,你阻止他会大哭 ,现在重要的不是告诉他不可以而是怎么说。先分析原因 : 阿姨担心安全 ,职责不同于父母,孩子爬来爬去 ,阿姨阻止 ,孩子积累情绪,分离焦虑,需要释放。
妈妈先要接纳孩子的感受,说:妈妈知道你喜欢玩具 ,我们可以跟小朋友交换,或者等一会轮流玩。孩子当然不答应,继续用平和的态度解决 ,温柔抱走,孩子大哭。
有妈妈怕孩子哭,不是不能平和坚定 而是不能接受孩子哭,孩子的痛苦需要释放压力哭,你的痛苦是担心孩子哭。所以,接纳还包括接受孩子痛苦情绪的表达 ,同时,不是不能说不,还要明确界限,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同时感受到父母给予的爱 ,信任 和尊重 。
接受和界限的平衡遵循三原则:
1 共情
孩子情绪不佳,任何规则界限都没有用 ,必须等他平静下来 ,然后共情 ,就是理解接纳孩子感受,让孩子知道自我情绪的感知和理解 ,有时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脾气哭,只知道不好受。
因为孩子自我控制的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善,他只有感知到情绪被接纳理解, 才会平静,然后接受界限。
2 明确
你传递给孩子的信息要明确。有时候孩子高兴生气都会拍打你,很用力,你要明确告诉他可以怎么做, 最好的方法是什么,你希望怎么样,提示孩子我喜欢什么方式。 你要根据年龄来确定方式,明确到他能理解,知道怎么做,帮助孩子真的做到。
3 一致性
内心 ,言语和行为一致
跟孩子约定看动画片半小时,结果一看超时,开始他对时间没有概念,你可以搭脚手架帮助孩子,跟他说:妈妈提醒还是定闹钟?
本来说好的,孩子却要多看一集,于是你一边说不一边孩子已经开始看,你也开始抱怨。实际这是你的错,这是由于你不坚定造成。
你熟悉的情绪发生了,在指定界限时,讨好孩子的情绪来了,你的内心飘忽不定。这些来源于你小时候的家庭环境。
小时候怕冲突,怕父母吵架分开,现在怕孩子反抗争吵发脾气,所以你无法坚定。因此家长言行要跟自己内心一致,学会觉察自己,思考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第三部分 孩子不接受界限时,怎么办 ——联结的力量
1 预防性维护
2 联结是解决一切难题的良药
孩子不接受界限时,怎么办,我们要客观看待他 ,谁也不希望养出所有事情一味听别人话的孩子。
界限意味着我们是平等的互相尊重的。
一旦孩子不接受界限,但是又是很重要的事情,孩子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首先我们不是认为孩子在较劲,而是应该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孩子行为不恰当,正好是一个信号,可能是积压情绪的释放,就像孩子抢玩具,是孩子分离焦虑的释放。
孩子为什么放不下ipad,放下后你是不是跟孩子有互动?你是不是还在刷手机?
当一切维护都没用时,最好的方法就是联结。
1 维护方式
就是尊重需要,认可感受,专门时间 ,即每天抽出10到15分钟陪伴孩子,一个月后亲子关系改善,变得亲密。
2 联结是解决一切难题的良药
当你执行界限孩子不接受,怎么在心理上联结,你可能有很多种办法。
重要的是如何创造一个共同解决问题的契机 ,他释放的信号你是否捕捉到。跟孩子进行心理层面上的联系,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而是多倾听,尊重他的感受和需要,然后找到好的解决方法。
今天的主题是:如何做到接纳和界限的平衡。接纳和界限相辅相成互为基础,孩子需要被接纳,也需要学会如何接纳别人。成人的世界同样需要学会二者平衡。
接纳和界限是人际交往重要的部分,对孩子未来成长也很重要,希望大家都能重视并且做得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