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一个夏天,我从北京飞回无锡,刚下东航的飞机,热浪滚滚,扑面而来。赶紧找一辆出租车,返回。
我把行李搁置在出租车后备箱,就坐到副驾驶的位置,车内的空调开着,那一刻,顿觉凉爽。
司机连忙问,去哪里?
我说,去新辉环路。
“WO KAO”,从司机嘴里冒了出来之后,车子启动出发了。
我心里一阵紧张,但是,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时,司机不能赶我下车的。因为出租车的起步里程、计价等都明确标明在车上,车子顶上都有“空车”的标示,车子本身也在等客人,因此,此时的出租车司机是发出了要约,而我上了车就是承诺,所以,运输合同成立了。
到了目的地,我支付了15元打的费,连忙跟司机打招呼说,真的不好意思啊,你可以马上再回机场,等下一趟客人。司机收了钱,一句话也没说,一溜烟地开走了。
顺着出租车散发出来的尾气,我开着自己的车回家了。这次打的的情形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出租车司机在机场、火车站侯客,心里总是期盼着客人的目的地就在远方,能拉一个大单。我们也经常看到,每次出站,总是有热情的人涌上来问去哪里。我十分理解司机的心情,但是,并不是每个客人的目的地都是那么地遥远。所以,失落,偶尔也会有之。而且,好多年来,出租车不能拒载。
记得多年前的一次从火车站出站排队等候出租车时,与管理人员聊着司机会不会拒载的话题,管理人员说不会。等我上了车,报了目的地后。司机瞪着眼睛质问我,刚才说了什么——?我只能沉默不语。
还有一次,一个老乡在崇宁路上等候,有几个人上车后被其赶了下来,一溜烟走了。结果被投诉至运管处,车子暂停上路。跟我吐槽说,遇到检察院的人了。
我姐夫也是开出租车的,也跟我提起现在的生意难做,主要原因在于竞争激烈。过去的“黑车”是非法运营的,运管部门经常打击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网约车出现了,比如滴滴出行、嘀嗒拼车、神州专车、Uber优步、易到、首汽约车、曹操专车CAOCAO、美团打车、AA租车、斑马快跑等等。这些网约车都与出租车之间构成了竞争关系,所以,竞争者大幅度增加了。怪不得前几年看到有的出租车司机联合起来去Municipal Government,然而并没什么用。
还有一个制约出租车行业发展的因素是,价格管制。无锡本地的出租车起步价多年来还是10元。为什么要价格管制?余以为,出租车行业还是涉及大众出行的公共利益问题,如果不管制,放任司机和乘客协商要价的话,估计司机会利用民法上的乘人之危而载客,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这个市场不能纯粹听某些经济学家的观点,让其自由竞争。
大众快捷便利的出行需求没变,出租车能够满足这个需求。问题在于ZF对行业的管控需要变革,我觉得让出租车行业协会进行自律监管可能比较好,或者把所有的运营车辆都纳入车辆运营协会,以法治化的手段予以监管,可能更好。
对于出租车司机来说,应当对行业有一定的认识,当竞争过于激烈的时候,一方面能否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和意识来争取更多的稳定客户,另一方面能否考虑退出的问题。以前我姐夫说过,有一年其营运证转让价高达人民币70-80万元,当时想转而未转,第二年就下跌到30多万了,肠子都悔青了。
每一个出租车司机都希望接到大单,但是总会有小单子奔过来,不管在机场还是在火车站。下次再接到我这样的小单,我会安慰司机兄弟的,不用再“WO KAO",继续返回机场接大单,而且还会跟你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