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下班回家,照例先拐进父母家那栋楼。虽然为了减肥不吃晚饭的决定早已告诉父母亲,他们还是絮絮叨叨地劝说喝点儿粥吧,不吃饭怎么能行呢,你又不胖。想起网络上那句话:有一种胖叫你妈说你不胖。
自从孩子上了大学,我基本是闲人一枚。先生施工在外,来回没有定数。我乐得一个人自在。上班、下班、看书、看电视剧、偶尔兴趣所致码码字,自娱自乐,也忙的不亦乐乎。
父母亲呢,一边继续接送上小学的侄子,一边经营他们的破烂生意。也是昏天黑地,忙碌而充实。
一日三餐两餐单位解决(早饭午饭),余下一餐自动省略。母亲省了考虑我们的饮食爱好,老两口每天稀粥馒头地凑合。我呢,习惯了每天下班进去露一面,左耳进右耳出地听听他们的絮叨,沾沾脚返回自己的家,从晚六点宅到早七点,享受一个人的孤独。
今天感觉母亲神态有异。先是支支吾吾地问我:宁宁是不是很忙啊?(宁宁是姑娘的乳名)我说:还行吧。她又说:她啥时不忙啊?好像星期六日吧。最后母亲才说:让她给我打个电话或视频吧,我想她了。说完了眼圈一红,哽咽了。
我一惊,母亲可是个很少流泪的人,至少在我们子女面前是这样的。
记得姑娘上学走时,说:姥姥你别想我啊,我过几个月就回来了。母亲满脸笑容:我才不想你呢,你自己吃好喝好姥姥放心着呢。这才刚刚过去不到两个月啊。
自从姑娘出生六个月接来父母同住帮忙,她的饮食起居基本是母亲照料。那几年我工作调动,300公里一星期一次的大通勤跑了整整两年,回家时从天亮走到天黑,上班时从天黑走到天亮。刚上小学的姑娘全靠母亲父亲接送,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管不了孩子的学习,每天的长途电话我来辅导。那时的祖孙其乐融融。
终于买房搬了家,实现了三代人同堂而居。由于我的工作地点远,中午回不了家,依然是父母亲照顾孩子的生活。
日渐长大的孩子不再是贴心的小棉袄。特别是高中三年的青春期。每天不是嫌荤菜太油,就是嫌素菜太素;昨天的红豆粥太稠,今天的玉米碴子太稀。常常愁的好脾气的母亲扔下一句话:我伺候不了你了。过后还得继续伺候。
姑娘终于上学走了,母亲也算熬出来了,我也不再每天下班奔波在送饭的路上。
因有了微信电话的便利,我基本上每天与姑娘都有联系。韩愈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我曰:为娘,汇款、排忧、安慰也。
9月份去学校报到时,移动新上号保底加3元,送包月500分钟两个全国亲情号码,姑娘报了我的号码和母亲的号码。现在才知道商家的精明,忘了那句:必须是主机打给副号的。只会接不会打的父母亲只能眼睁睁地盼着电话铃声想起来。
姑娘从最初刚到校的百无聊赖中走出来,每天忙于各种社团活动和学习,自然忽略了姥姥的电话,把当初的叮咛忘在脑后。
于是,有了今天的母亲思念落泪。我逗她:你不是说好的不想她吗?侄男外女,又不是自己的儿女,想她啥了,寡淡的。其实心里酸酸的。我明白,对于母亲,手心手背都是肉,何况是一手带大的外孙女。
在感情是世界里,最先放弃原则、放低姿态的,是那个爱的更多、爱的更深的人。就像张爱玲说的:爱的低到尘埃里。无论亲情、友情、爱情。爱,是那朵尘埃里开出来的花,温暖,明艳,芬芳。
在写此文时,姑娘电话过来,和母亲闲言碎语地聊了半天。无非是:天气冷不冷,吃了啥饭了,有没有暖气啊。母亲的语气逐渐欢快了起来。
不是说好了不想吗?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