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特拉维夫和海法的行程,结束了一个人的背包行。重新回到耶路撒冷的时候,面对随处可见带着高帽的犹太人和古城特有的土黄色的城墙,空气中弥漫且浓郁那种相对压抑和谨慎的气息,竟然有一点的不习惯。
原本就寒冷的冬天因为进入雨季显得更加的阴沉,压抑了近一周的天气,终于淅淅沥沥的飘起雨来,终于等朋友们考完了期末,我们一起租车两台,准备一路向北,直奔加利利湖,到达格兰高地,最后绕加利利湖另一边,沿与约旦的边境线,回到耶鲁撒冷。
加利利湖,原来因为糟糕的雨雪天气打算取消的行程,正是因为不像耶路撒冷有那么多追随者和游客。加利利湖的神秘与未知才给了游人更多的想象。那个曾经无数次出现这新闻战争报道中的名字,我们终于来了。
那句至今响彻耳边的口号,为了加利利的和平,第五次中东战争在此打响,如此动听的名字,却作为以色列军事基地和重要水源,这里见证了以色列在五次中东战争中一次次扩张自己的领土,见证阿以冲突矛盾最激烈的爆发和世界火药桶的威力,初见她,却未曾想是这样的恬静与秀丽。
租车前行,出发前耶路撒冷白天最低温度已低至零度,连续两天暴雨,出发当天早上更是下起雨夹雪。一行人包括两个新手司机都纠结已久是否还能顺利出行,一路向北,气温下降更多,戈兰高地不知是否会因为降雪而封路,忐忑中,冒着生命危险还是跟着杀伤力指数满分的女司机出发了。
耶路撒冷的街头车水马龙,车道复杂又标识不明,短短20公里的路程却开了近一个小时。离开市区进入高速后,路上的车辆逐渐减少,天空也有刚刚的雨夹雪转为厚云层的阴天,紧张的女司机也放松下来,看好路牌,播放音乐,咱们一路向北。
路程行进近三分之一时,天已放晴,蓝天白云在空气甚好的西亚地区把云压得特别低。从南以色列的山岭绵延,马路两边深红色的峡谷,再到中耶路撒冷辽阔的平原和远处安静的山庄,直到北部,看到大片的荒漠,大片大片的土黄色渲染着天空,又一次感受沙哈拉壮阔般被这种辽阔所征服。
左手沙漠,右手死海,左手以色列,右手是约旦,左边是犹太,右边是伊斯兰,同是一天天空,曾经炮火纷飞,千年前,本在一片土地上生活,千年后却是敌对双方直面战场。
这种复杂与壮阔是对内心深处最大的冲击与震撼,不知道是不是太多年阿语的积累和中东文化与历史熏陶,因为复杂所以热爱,因为厚重所以感动,因为辽阔所以痛快,因为无所畏惧,所以才放下了自我。
拿撒勒的圣母报喜堂,也许是圣母的温暖和慈爱,这里是在耶路撒冷看到的所有教堂中最亲近最平和的教堂,风尘仆仆赶路的我们倒是在这里静了下来,踏实了不少。
最有趣的事情是教堂院墙上摆满了世界各国基督教徒所画的圣母报喜图,不用看落款与题词,根据信徒对于圣母形象的描绘便可以大致分辨出,韩国的圣母身穿韩服,梳着韩式特有发髻端庄温和,非洲的圣母则是黝黑的皮肤抱着同样黝黑皮肤的婴儿,至于中国的圣母看起来就像是国人常见到的观音菩萨,只是没有手持玉瓶而已。
想起伊斯兰教严格的不可以将真主具象化,所有清真寺内都是朝向麦加的方向朝拜,寺内却无任何雕像或者画像,同为信仰,在各自执着的表现中体现性格,宗教一直被认为是艺术最高成就的集大成者,宗教相关的艺术作品当真是最高水平的体现,也许这也是信仰的力量
离开报喜堂再继续北行2小时左右,便是本次旅行的终点——戈兰高地,这里应该是本次以色列最意外的收获,因为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各大国际新闻与军事新闻中高频率出现的战争地,会出现在自己的行程中,沿盘山公路开了将近一个小时。
从雨到霜到雪,直到看到大片大片的雪花从车前玻璃扑面而来,海拔逐渐升高,车流越来越少,心中的紧张和好奇也越来越强。
戈兰高地作为叙利亚、以色列边界处的一块狭长山地,它是叙利亚的天然要塞,是叙、以争夺的战略要地。叙利亚为防备以色列进攻,1967年6月5日11时30分,以军地面部队发起攻击,打瞎了“中东的眼睛”。
6月10日18时30分,在以军攻下了戈兰高地后,宣布停火,六天战争宣告结束。但是,得胜的以色列只是增加了它所控制的土地,未能增加安宁,“六日战争”演出了一场悲剧。
这片久经战乱的是非之地,地处约旦、叙利亚、以色列的交界处,站在最高点眺望远方,白雪茫茫,曾经这里也是枪林弹雨,血流成河。
看往几十公里外的约旦安曼的方向,想起那一年最无忧无虑的时间,每天看书上课,下厨旅行,第一次踏入阿拉伯国家的新奇与热情,完全剖开了自己去学习与体会全新不同的文化,在相对容易接纳和包容的年纪塑造性格,用尽了所有运气去感受正青春充满爱最自由的时间。
转头看向叙利亚大马士革,还是后悔当初的理性,按捺住了内心的冲动,就差一点,就从安曼打的士直奔陷入内战烟火的大马士革,想在玫瑰之城战乱的最后前夕再望它一眼,无奈如今,这座千年古城,阿拉伯语最纯正最古老的故土,已经完全被战火湮灭,风光不在。
曾几何时,站在死海的岸边,约旦的土地上,看着巴勒斯坦朋友指着海的那边说,海对面是巴勒斯坦,是我们的家,虽然现在被以色列侵占,但那是我们的土地。
而如今,我站在死海的这岸边,站在距离阿拉伯国家最近的这片高地,站在当年中东战争的主战场,无数炮火纷飞炸起的地方,阿以冲突问题最集中炮火的戈兰,而脚下这片土地的名字却叫做以色列。
只是一个转身,面前和身后确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
当初一方所坚持的,所认定的,所在意的,所拥有的,现在是否依旧还在,当时所期盼的,所渴望的,所追求的,认为遥不可及的,恐惧害怕的,不知所措的,现在是否依然遥远?
所以,对错是什么?所以,拥有是什么?所以,变化是什么?所以,一定是什么?所以,永远是什么?
最终,我又是什么?你又算什么?
到此,临时决定一周内搞定签证机票的以色列之行告一段落。内心很强烈的想法,这片土地,我一定还会回来。
踏上这片土地之前,我曾以为我是来读故事,离开这里时,我感觉自己是继续在写故事,故事里的主人公有过去,有现在,有挫败,有成长,但最重要的是,还继续走在路上。
我是安先生,见字如面,愿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