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This post tells how I manage my time schedule in the fall term 2015 and you can see how I iterate the plan by versions. It is a contribute/punish system based on an time managing method called "Comodoro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my own developed assessment system.
这个是实时更新的链接:秋季学期时间利用计划
第六半版 (十一月四)
事物判定方法(自创):
研究者预测: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对一个新事物可能不利用的概率做评估,太小则放弃尝试;对已有的事物进行利用率评估,太低则舍弃。
主流媒体法:取事物的间隔关键帧,预测关键帧周围是否有兴趣点,有则取之。根据所有关键帧的内容预测事物的内容框架,有可用之处则留之。
效率计算:全体🍅用来计算每天Active的时间,也就是说出了打游戏和吃饭及交通,基本都可以算🍅。但是,只有真正学习的时间可以算为挣钱的🍅点数。
收入计算:之前有一天爆表,挣了160.因为干得多,效率大于100%便有了加成。虽然之前我就有计划这个事情,但是并没有详细计算可以有多少收入。从结果来看还不错。
周末的计算:取反制度,游戏的🍅算作挣钱点数。我原有的意思是,周中好好学习,周末多多玩耍。可是发现,在自控力不严的时候,道德许可非常不好。因为周末干不完的活都压到了周一,导致这一天虽然效率高,但是很累。这一点只能通过提高自控力来解决。
第六版 (十月廿二)
自🍅奖惩制度实行之日已有两月有余,效率做工明显提高。实际测试结果还是早起早睡不达标导致效率低下,而且周末工作不算效率这种bug并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法。进而以新法改之。
思维导图现已不再更新,其作用在于前期快速开发,时间估测与事件分类。现在看来的确是卓有成效。今六版加入偏差修正与早起早睡激励。
- 每日默认🍅降为16个,主要是早晨减少数目。
- 如果早睡(12点左右)和早起(10点左右)成功,则在下一次评估是(分别)奖励一个🍅。反之则(分别)扣掉一个🍅。
- 晚上11-12点和早上8-10点为睡懒觉或阅读(非工作类)书籍时间。
后语:探究“中断”的艺术。我认为🍅种工作法的一个奥义在于其五分钟的休息。看似简单不过鲜有人为之。大多数时候犹豫工作的连续性遍放弃了休息,其可知没有休息的🍅法语普通计时器有何异?
今后的日子里我遍开始探寻这个“中断”的艺术。其实5分钟的打断,根本不是打断,只是“一直干活不能停”这种概念将我们困扰住了,因为传统的停,并不是暂停,二十结束。那么我给自己定下一条规定==除非当前这件事在十分钟以内可以做完,那就可以skip break;如若不然,立即break==。以这种判据还可以来测算时间评估的有效性。
(写这一部分的文章花费了我20分钟)
第五版 (洗版)
因为 Ghost 新版本说可以自动保存,所以我切出去了,然后。。。我就白写了一遍!
更新:添加==奖惩措施==与金钱挂钩。
奖励:每日🍅数中属于计划表“工作”一项的数目,按照一个5刀的价格付给自己。
惩罚:每日结算价钱要乘以当日绩效,最终所得计入循环账(存钱罐)。
原理:这个跟“周日公会活动”的概念差不多,设定好一个目标,为了目标而奋斗,所以学的开心,玩的开心。存钱罐里面的钱是用来买奇奇怪怪的东西的,如果想买一个玩具钱不够就要努力学习。而学习的时候放养就会降低挣钱的有效比例。
实例:一天的默认🍅有18个 = 90刀 * 65%(12个有效)= 60刀。一周五天下来也是300刀了,想买个什么都够了。
附注:对于“上课”这个选项到底要不要算钱,我的结论是初期试用阶段先算,之后再说。还有就是周末只要干活了就算加班,就是有效🍅直接换钱,不用乘以当天效率。
第4.5版
对于读书的划分。之前发现晨读或者休息的时候,如果读小说会一发不可收拾。今天整理书籍的时候我发现了对策。阅读时间分为“大阅读”和“小阅读”,在大休息的时候进行前者,在空余缝隙进行小阅读。
大阅读:
- iPad《华夏地理》
- iPad《凤凰卫视 HD 新闻》
小阅读:
- iPhone《第一财经周刊》
- iPhone《iDaily 日报》
- iPhone《网易新闻》
第四版(九月十五)
这一版是近期执行效率的反馈。上一版的计划大概应经实行了两周,而每天的🍅完成数大概都在六个左右,其贡献主要来自于下午和晚上。具体的收获就是作业要比上一学期完成的更早,更快。可是对于早上找工作和晚上刷题这两件事来说,却犹如预料的一样,完成度低的可怜。
==问题在哪?==
- 早起晨读。起来了看小说,结果就是还在床上或者超时继续看。要么就是起不来,貌似10点起床已经成了一个习惯?
- 不能按时开始。下午开始的总会晚一些,本来有三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也缩水为两个小时。
- 极容易被分散。晚上的时间经常保持完成度在2个🍅。也就是说都在做一些杂乱的事情,而被分散了注意力。而且不能按时休息。
==解决方法==
- 增加早起、早休监管。
- 以后干屁事都要记下🍅。允许不按时开始,但是不能拖拉太久。
- 晚上时间段延长。划分为有课-没课段(6个🍅)和课后补习段(4个🍅),课后段主要用于锻炼和对当天的知识点巩固。
==总结==
转移早上的时间到深夜去。上午(4个),下午(6个),晚上(6个),深夜(2个)如此划分,每天的默认🍅数为18个。不要做眼高手低的人,计划订的太高就降降,首先达到一个中级指标,已完成为主是目前的主要任务。该计划内仍然不包含周末。
以后写博客要量化所用时间,以🍅为单位。
比如我写这一版用了一个🍅的时间,持之以久就能有效地把文章段落与篇幅大小量化。这样可以保证文章是干的,不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然后写个没完。可能慢慢还回家其他规则。
第三版
这一版是开学几天以来我对于时间管理系统的反馈。
- 作息时间有所进步。晚上12点前睡觉的次数有所增长,但是早上起床会比预计的晚。
- 午休时间把控不严。上下午平均有效时间是三小时(上:8:30 ~ 11:30 下:2:00 ~ 5:00)。 晚上也是三小时(6:00 ~ 9:00)这里指的是纯粹的干活时间。
- 时间漏洞。目前发现计划写作业的时间太少。假设每门作业要五小时,三门课一共要15小时。每天有三小时看书+写作业,一共有五天,所以也是15小时。问题在于:
- 是不是五小时就能写完作业?
- 课后作业的时间包括看书时间吗?
- 五小时的话,不如用六小时(两天)来计算,因为斩断出来的一小时肯定不会开始一个新任务。
==结果预测== 按照这种结果。写作业的时间肯定要侵蚀找工作(上午)或者做项目(晚上)的时间。而晚上的时间其实有三天是在上课的!
==应对模式== 因为现在看起来还是上午比较充裕,而且每天找工作想必也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所以我决定只用每周的两天上午来找工作。具体情况是在有课日的上午看书写作业(三天),在无课日的上午找工作(两天)。这样 Have-To 任务 就有了15+9=21小时,平均每个科目分得七小时。保留那些 non-have 任务的时间要远远重于分配大量时间。现在的目的是养习惯以及积累。
第二版
这个更新加入了安全区域与上下午的概念。
- 首先根据自己的作息时间计算出上午、下午和晚上分别有多少个🍅钟。
- 提出总共的五分之一作为自己浪费掉的🍅钟(就是走神溜号的时间)。
- 用标签工具测量(这里我分为有课的日子和没有课的日子,周末暂不规划),分配你估计的每个原子事件要多少🍅钟。
- 检查有没有共用时间段。比如在不上课的日子可以用上课的时间做别的事儿,可是不要重复计算了。
- 用不同的颜色去给原子事件上色,这时要注意事件的搭配。比如晨读或者睡前听听音乐都很好。这里我同样的用了三个新的标签测量(上中晚),就是把之前分配的🍅钟填入相应的时间段内。
- 最后按照不同标签计算出🍅钟的总和。用这个数目与实际可用数目(减去20%的🍅钟数)作对比。
- 超出实际数目是很正常的事,这时看看能不能在计划内减掉一些东西。如果实在不行就开始执行。
- 根据实际执行的情况来反馈这个计划表格上的数据。这样就知道时间都跑到哪里去了。
最后说一点:时间不会随着你的意志而暂停。
一天固定的就这么多🍅钟,所以看自己怎么好好利用吧。不要每天都说 “唉,我今天干嘛了?” ;以后请说“我今天用 XX个🍅钟干了嘛!”
第一版
细心的读者可能发现了,按照上课日的计划要做34个🍅。不算长休息,一个🍅25分钟加5分钟休息就是半小时。34个🍅就是17小时,这样剩下了是7小时睡眠。貌似这个规划很不合理,连20%的预留空间都没有。所以是demo版本,还要靠实际执行效果来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