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友的推荐下,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去图书馆寻这本书,看了这本书后我才理解海莲寻书时的心情,一本好书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期间断断续续地花了两天的时间看完了,现在我有种犯罪感,这样的一本好书,我竟然是分两次看完的,竟然没有一次读完,实在是感到愧意。
来谈谈我眼中的伦敦吧,阴晴不定,随时下雨以及英国绅士是我之前的印象,德尔就是一个典型的英国绅士,还夹杂着一丝矜持,可能就是这份矜持才会使得这份友谊如此长久,长达20年的通信,他们之间就是纯粹的友谊吗?就连德尔的妻子都对海莲产生嫉妒之情。因为海莲和德尔是那样的相通,德尔是那样的喜欢海莲的幽默,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信任和喜爱。但是真的无关爱情吗?20年后海莲终于来到“她的书店”,但是物是人非,之前的好友相继离世,她的查令十字街84号也随之消失,“德尔,我来了,我终于来了”这是海莲对德尔的承诺,终于来到这片梦中的土地,也是海莲对自己的承诺。
“但是,书店还在那儿,你们若恰好路经查令十字街84号,代我献上一吻,我亏欠它良多。。。”我看的是翻译版的,读到这里时, 我仿佛看到了海莲对德尔,对查令十字街84号的员工,对那些德尔苦苦觅寻的书籍一个告别。20年的时间,一封封书信诉说着两个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两颗对文学,对书籍热爱的心,一张小小的书信寄托了太多太多。有怀念,有责任,有信任也有牵挂和依赖。海莲一直觉得在和德尔20年的通信期间,她是赚的那个,她给84号寄去的食物应该也花了她不少积蓄,但是她仍乐此不彼。这相对于德尔帮她寻来的书,和书给她带来的各种情感来说这些物质真的可以说是一文不值,而且,这还让她收获一本包装精美的情诗集,一块手工刺绣的桌布,更重要的是一群赤城朋友。这不仅是那个年代,就是现在,我也觉得是赚的。如果是我,我也愿意这样做去换来如此朋友。记得一句话“这世界遇到爱,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这不正是描写海莲和德尔之间的关系吗?他们之间可能真的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能互相明白,就像电影里的画面切换一样,海莲上一句刚说完,德尔下一句就知道她的意思,正如海莲所说,“你是真的了解我”
对于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估计许多人都忘了自己上一次看纸质版的书是什么时候了,更别说是反复阅读同一本书了,海莲的读书原则是,绝对不看没读过的书,这也是她一直以来坚持读旧书的原因吧,她把这一行为比作是从来不买一件没有试穿过的衣服,好像是很合理。她说,她爱极了那种与心有灵犀的前人冥冥共读的感觉,可能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的同类吧。这就是海莲的独特之处,你可以说她任性,说她孤注一掷,但是这样才是真正的她,也是吸引德尔之处。
我们活在一个诡异的世界,这么漂亮,又能终生厮守的书,只需花相当于看电影的代价就能拥有。
因为一打开书页,总会落在某几个特定段落,冥冥之中似有前任书主的幽灵导引我,领我来到我未曾徜徉的优美辞藻。
弗兰克的汉芙小姐,我很喜欢你,祝福有一天我也能找到我的弗兰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