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真是什么样的政治弊端都经历了一遍,蜀汉的门阀之争(荆州派和益州派)和宦官专权(黄皓专权),曹魏一报还一报的权臣专权以及东吴的兄弟阋墙奸臣当道。
今天就来说说《水漫江东兄弟阋墙之南鲁之争》。
孙权原本有一个上佳的继承人,又配备顶级辅导班子,本来可以顺顺利利交接班的,但是天不随人愿,嫡长子孙登英年早逝。
孙登生前和三弟孙和很要好,所以孙登临终时握着老爸的手推荐这个弟弟,说:“皇子和仁孝聪哲,德行清茂,宜早建置,以系民望。”
孙权答应了,很快就加封孙和为新太子,但是也吸取了经验教训,给新太子加了一重双保险——封四子孙霸为鲁王,万一又挂一个,还有一个备胎。将两兄弟都养在宫里调教。
其实,孙权是越老越糊涂,一下子立了真假两个太子,这叫群臣如何区处啊?
人逃不过生老病死,哪怕功盖宇宙,早晚免不了一死,越是专制国家,一尊的位置越至高无上,越会让人惦记,甚至铤而走险,何况往往还有更多下属希望自己拥护的人能上位,从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于是他们层层加码,蠢蠢欲动。
古今中外,历史一直在重演。
孙和、孙霸两兄弟就是这样。
裂痕从来就是从小事开始的。
最早的时候,两个人在礼仪上并没有上下之分,在同一个宫室中饮食起居完全相同。结果互相站队又互相看不上眼的群臣开始议论起来了,认为太子和藩王应该有所区别。于是二人各设宫殿和幕僚,渐渐的,不甘居于人后的孙霸开始怨恨孙和起来。
而这样的争斗永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们来看看这场德比战的出场阵容:
红方:孙和
首发中坚:骠骑将军朱据、尚书仆射屈晃、无难督陈正、五营督陈象
后场内应:孙权王夫人,太子妃张氏
外围替补:丞相陆逊、太傅诸葛恪(太子妃张氏是其外甥女)
蓝方:孙霸
首发中坚:全琮次子全寄、孙权舅舅吴景之孙吴安、孙辅之孙孙奇、诸葛恪之子诸葛绰、才子杨竺等年轻人争相依附。
外围替补:重臣步骘、吕岱、全琮、吕据和“搅屎棍”孙弘也都支持他。
后场内应:全夫人(孙权之女孙鲁班)
阵容上双方旗鼓相当,难分伯仲。风声渐渐传到孙权耳朵里去了。
为了消弭风波,赤乌七年(公元244年),孙权禁止兄弟俩与官员往来,让他们专心向学。以为这样就可以解决纠纷。但是事实告诉孙权——他草率了。
有一次,孙权卧病在床,派太子孙和替他去太庙祭祀,正巧孙和太子妃张氏的叔叔张休家住得离太庙很近,就邀孙和到他家吃顿便饭。不料被孙鲁班派的跟踪监视之人发现,告诉了这位二婚嫁到全家的公主,孙鲁班于是借机向孙权进谗言,说太子借太庙祭祀的机会往妃子家去谋划事情。还诬陷孙和的母亲王夫人看到皇上病重,脸上露出高兴的神色。
孙权是个宠女狂魔,尤其喜欢这个全公主,几乎到了言听计从的地步,于是立刻恼怒,开始冷落王夫人。而王夫人也不争气,竟然忧虑而死。
后来又发生了陆逊上疏规劝孙权不要废长立幼重蹈袁绍旧辙的事件,孙权更当心江东大族联合孙和,益发疏远太子。终于将孙和软禁起来。
孙和的拥戴者朱据、屈晃率领众多将吏头上抹泥,将自己捆绑起来,接连几天到宫门外为孙和求情。孙权登上白爵观观望,非常反感这种行径。斥责朱据、屈晃等挑拨父子关系。
接着,孙权打算废孙和为南阳王,陈正和陈象引述晋献公杀申生、立奚齐,导致晋国大乱的史实进行劝谏,结果孙权大怒,将二陈满门抄斩,又将进谏的朱据、屈晃杖打一顿后赐死。朱据的老婆叫孙鲁育,也是孙权的女儿,后来这个女儿改嫁刘篡,与姐姐全公主势不两立。群臣中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多达几十人。老百姓都为他们感到冤屈。
不过孙权还是保留了一丝清醒,并没有加封孙霸为太子,他知道因为继承人之争,他的国家已经分裂了,就像这几届的美国大选一样,他选南、鲁哪个,都会掀起一场又一场的血雨腥风。所以他准备冷处理一段时间。只是将孙和赶出都城谪贬出京到故鄣去。
但是鲁王却选择了孤注一掷,派人暗杀孙和。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八月,孙霸因图谋害死孙和未果而被赐死,其党羽全寄等一同被诛杀。
写《三国志》的陈寿在评说这段历史时说:霸以庶干适,。。。,固取危亡之道也。
柏杨先生说起南鲁之争,也表示:很多事就是这样,当事人只因一念之私——某一个关节上不能突破,遂把拖自己下水的奸人,当成爱我忠我的不二之臣,而把抛给他救生圈的人,当成仇敌。岂止孙霸先生一人而已,岂只夺权斗争而已,史迹斑斑,一幕又一幕,一次复一次,不断重复演出。人类只要有一点点私欲塞住灵性管道,就无法吸取历史教训。
孙权杀了鲁王,但是也不能重新立回孙和,毕竟让一个执政者自己打自己耳光太难了,孙权也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于是孙权最终宁可传位给自己的小儿子——孙亮,也始终将孙和晾在边远地方。
太元二年(252年)正月,孙权封孙和为南阳王,让他迁居到长沙去。
当年四月,孙权去世,诸葛恪执掌朝政。
诸葛恪是孙和太子妃张氏的舅舅。张妃派黄门陈迁前往建业上疏中宫,并向诸葛恪致以问候。陈迁离开建业时,诸葛恪对他说:“替我转告张妃,到时我一定让她超过别人。”这番话颇有深意。加上诸葛恪流露出迁都武昌的想法,朝野就有人传言他想迎立孙和。
第二年,诸葛恪被诛杀,掌权的孙峻自然不会放弃既得利益,废除年幼易于控制的小皇帝去迎立获得半个朝廷拥护的故太子,所以借皇帝之口剥夺孙和的印玺绶带,将他流放到新都,旋即又派使者赐他自尽。
孙和临死前与张妃诀别,张妃拥他在怀,说:“无论吉凶我都跟着你,终不能一人活在世上。”遂殉情自杀,举国为之悲伤。
直到孙和的儿子孙皓继孙亮、孙休之后登上皇位,才为老爸平反,追谥文皇帝。
所以说,历史上很多人的胜利都只是暂时的胜利,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之后的胜利都不一定是永远的胜利。
这正是:兄弟阋墙相煎何急,鹬蚌相争混水摸鱼。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