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会不断接受到新事物,越成熟的人越难在第一时间对它做出判断。
当一个新事物、新想法进入脑海,它不可避免会带给人第一印象。就像相亲的两个人,首次见面总会留下初步感觉。
这个初步感觉有可能好,也有可能坏,但这不重要,因为第一次接触就能得出靠谱感知的概率并不大。
因为我们的“样本”和“素材”有限,从有限的信息里很难得出公正的判断。
可明明我们知道它不靠谱,它却还是能影响我们,因为我们已经得出好和不好的判断。换句话说,它影响了我们的情绪。而情绪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支配我们的行为。
感到难过,我们会不说话,甚至流下眼泪,旁人看到会递来纸巾,甚至鼓励你讲出委屈,准备一起痛斥让你委屈的人。
感到高兴,我们会欣喜若狂,手舞足蹈,如果正在和朋友在饭馆吃饭的你得知儿子考上了重点高中,没准你会激动得跳起来,举起酒杯非要敬隔壁桌的食客甚至要帮他买单。
郭冬临在春晚舞台上说出的那句台词你一定不会忘记:“冲动是魔鬼啊。”
我们总会有些时刻会被情绪控制,给大脑下达错误指令。
演员彭于晏据说是个异常自律的人。
导演林超贤在和彭于晏合作拍电影《破风》时对记者说,彭于晏是他见过的最能控制大脑的人。他似乎可以不受情绪控制,身体对自身指令的服从异于常人。
“打个比方,拍戏的半年里,我和彭于晏打赌每天吃早餐前一起晨跑十公里,结果第五天我就坚持不了了,而彭于晏则一直跑到拍摄杀青。”林超贤说。
我们每个人都会被自己的大脑控制,做出更符合自己情绪的行为。只是情绪没有头脑,它无法感知好坏,我们需要让情绪为自己所用,而非被情绪影响行为。
在感知新事物上,片面地依赖对事物的第一印象而做出决策,亦不可取。
比如最近一个亲戚告诉我,她的一个前同事正在做亚马逊跨境电商项目,问我有没有兴趣做合伙人。
第一时间我非常感兴趣,跨境电商有着光明的未来,尤其在实体店生意渐受挤压,国内淘宝店的盈利空间日趋有限的当下。加之去年由于疫情爆发,全球经济都受到打击,但随着今年阴霾散去,跨境电商生意大概率会迎来向好。
但转念一想,合伙人的身份肯定是要入股的。对于这个行业,我的劣势在于此前从未接触过,可以说毫无经验。如果要投资一块自己不熟悉的领域,我隐约觉得不大靠谱。
总的来说,第一印象对行业整体看好,但自身并不适合,因此我对这个项目在毫无摸底调研的前提下,初步判断是三分做,七分不做。不做而引发的消极情绪开始蔓延。
但我对自己说,事情没有绝对,我们不能总活在自己的认知惯性里,需要打破固有思维再做判断。
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很简单:消除消极情绪,放弃固有认知,从一切可能掌控的渠道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跨境电商行业,形成对它系统客观的调查分析。
随着信息的不断掌握,你对新事物的认知也会不断深入。它有可能让你更积极,也可能让你更沮丧,但你会明白,展现在你眼前的它的相貌会越来越清晰,你亦会越来越冷静,哪怕它是个丑八怪,也不会再给带给你对一无所知的恐惧。
面对“真相”,迎接你的情绪是平静和淡然。当你在这个基础上完成思考过程,你就会对大脑发出更理性的指令,做选择的时候也不会有后悔和不甘。
在这个社会,或许我们都需要更圆滑一点。这里的圆滑不是油嘴滑舌,逢场作戏,而是面对新机会不要第一时间依据自身固有经验和认知就做出判断。我们可以尝试换成“一切皆有可能”的态度,用包容和弹性去看待世界。
自己固有的原则不一定死要坚持。死要面子活受罪,也许是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