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夜里十二点刚过,客户微信群传来滴滴响声,顺手点开一看,原来是一位被欠款折磨到精神崩溃的销售经理失眠了在群里求助:“求要账高手。如今欠款人比要款人还多,该怎么办?”
虽然时至深夜,但一石激起千层浪,怪兽级的寒冬里一群同病相怜的客户经理人,平时只顾抢红包不冒泡,此刻却像瞬间沸腾的水,纷纷七嘴八舌的发起言来。
“去对方公司办公室守着,拿着合同堵住财务门口。”
“拉横幅谴责。虽然有撕破脸的风险。”
“客户如果没有现金,你就接受承兑好了。”
“直接找催款公司,不过催款公司要收货款的20%做佣金。”
“……”
这场讨论一直持续到凌晨一点多,最后不知是哪位来了句深沉而无奈的结案陈词,“洗洗睡吧,还得早起继续要账。总之还是那句话,世界上最美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款已汇。与各位共勉吧。”
02
我的客户树先生,最近几天都出差在江苏忙着收款,每次我打电话给他,他那边都正奔波在高铁上,信号时断时续,或者守在客户的办公室里,客气而艰难的等待对方结账。耐火材料这个行业就是这样,由于大部分产品是供应钢厂,所以先货后款是潜规则,而年底集中到钢厂收账,也是每年的重头戏。
钢厂的款是出了名的难收,尤其是2015年。钢材产能过剩导致钢厂举步维艰,作为供应链上的原料企业,自然也就被拴在了这条生死链上。树先生最近每天夜里都会发上一段文字,感慨在外跑销售要账的辛酸苦楚,然后再转发各种励志的心灵鸡汤,暗示自己要挺下来。他说,只有连灌几碗鸡汤干货,自己才能说服自己明天继续上路。
树先生是典型的中小企业创业者,前年与合伙人共同成立了这家耐火材料公司,他负责在外跑业务与收款,操碎了心。他说与客户的合作要经历两个关卡,一个是如何顺利成单,一个是如何顺利收款,两者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让他们这样的小公司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我问,“当时与钢厂肯定也是签了合同的,怎么对方就不能按时回款呢,怎么这样没有诚信?”
他回答,“如果合同和诚信有用,社会就没那么多纠纷了。对方欠款是行业潜规则,如果拿出合同起诉,那时间会拖得更久,伤了彼此的和气不说,最终也会两败俱伤。很多民企会被活活拖死的。”
我知道树先生说的是事实。这几年我听说过太多行业内的潜规则。你去收款,本来是正正当当的事情,但是反而要带足了红包,否则对方负责此事的人会把款先结给比你更懂潜规则的人。很有可能你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财力,到最后一毛钱都收不到,白白跑一趟。催款是件体力活,又是个考验高情商的事,还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胜任的。
关于诚信问题,其实也是个伪命题。传统行业的民间业务很少能靠诚信达成,大部分靠的是互利互惠。在供远远大于求的失衡下,欠款的一方会一拖再拖,从年初拖到年尾也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万一你真急了,打算鱼死网破,对方也不会惧怕你,反而会正大光明的拒付款。都已经要对簿公堂了,那还怕什么?所以最后吃亏的,还是供应商。
我曾亲眼见过有企业与钢厂对簿公堂,解决也是几年后的事情了,最后钢厂索性宣布破产,所有的资产清算优先归银行,能分到客户手里的少之又少。也曾经见过钢厂没有现金兑付,直接把公司那破旧的二手车直接抵给客户,比如五万买来的二手车,以十万的货款价格抵给供应商。很明显供应商一方是吃亏的,但是你要,还是不要呢?要,这是赤裸裸的不公平,不要,那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03
世界上最美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款已汇”,认真品味一下,好像是人情不重要,金钱才重要的意思。这句话听起来,便有股天生的心酸。什么时候“我爱你”比不上“款已汇”了?
没有经历过的肯定不会懂的要账的苦楚,只有苦逼的销售大军才能深刻理解其中滋味。去年年底公司与河南的客户签订了广告合同,客户信誓旦旦十天内付款,但一个月转眼而逝,我也没见过来自客户的半分钱。没办法致电给对方,对方电话里万般抱歉,要发工资要付水电费要付原料款,言辞之恳切让我为之心软。又等一个月,对方邀请直接去河南收款,我们又相信了,直接坐高铁过去,拿着满满的诚意和礼物,对方老板却借故出差,拒而不见。等回到公司,我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夜夜失眠,总觉得万般屈辱,真想把对方骂的狗血喷头。可是如果真的那样,损失的还是自己,广告已然刊登了,难道还能撤回来?只能是继续跟无信的客户纠缠,直到收到款为止。
我问自己,经历了这般苦楚煎熬的过程,以后还会跟这样的客户合作吗?我以为自己会在内心坚定的回答,再也不合作了!但是我竟然很是迟疑。销售本身就是个折磨的过程,但是一旦成功,会为自己带来强烈的成就感。或许这也就是销售吸引人的地方。
年底了,一批批催款大军流浪在外,风餐露宿兢兢业业,只希望在寒冷的夜里,每个人都能收到那条他们在梦中都会笑醒的短信,“你好,款已汇,请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