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稷山阻击战
日军登陆后,还是跟以前一样,进军神速,明军兵少,只有固守待援,南原一战,在日军付出惨重代价后,明军撤退,日军继续进攻,推进很快,朝鲜王京又面临日军,明军统帅麻贵。为了拖住日军北上的攻势,为明军动员争取时间,决定伏击日军,于1597年8月,在稷山北部布置军队,巩固王京的前沿阵地,结果在稷山遭遇日军,击败日军先头部队,明军后续部队赶到,大破日军,后因日军援军到来主动撤退,日军虽然占领稷山,对明军兵力产生怀疑,未能立即北上进攻王京。
此战为明军以少胜多的战例。虽然日军最终占领了稷山城,但日军却慑于明军的野战能力,并且对于明军数量,也有所怀疑,担心明军主力到来,未敢前进。不久日军全线撤退至釜山,而明军阻击日军攻势的战略目的完美实现。
日军也永远的丧失了战争主动权。
8 加藤败逃
1597年12月,明军与日军大战于蔚山,围困日本先锋加藤清正,日本大批援军到来,天又下大雨,明军火器部队无法使用,解了加藤清正部队之危难,饶是如此,明军战斗力爆发,马上就要破城,这就是戚继光创立的戚家军,这场战争中,明军很多精锐部队入朝,除了辽东精骑,西南狼兵,还有戚家军,虽然戚继光去了,但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一直强悍,直到明朝后面跟后金大战,战力也丝毫不减,斗意盎然,堪为各军典范,只是这支部队的结局,令人唏嘘。
戚家军马上要攻破城池,这时候明军的经略杨镐,为了争功,指挥失误,救了日军。
先是眼看戚家军所在的南军要破城,为了让北方军队夺首功,竟然下令鸣金收兵,失去了这场战役唯一一次破城的机会。
后来又仓促撤军,致使明军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杨镐此人,误国严重,实是该杀,后来萨尔浒更是败尽了明军主力,终于在崇祯时被杀。
加藤清正是日军战国勇将,并且在这场战争中残暴异常,屡次屠城,如果能阵斩或者俘虏此人,日军必然为之夺气。也许正是这次围攻给这位号称“虎加藤”的屠夫上了一课,意识到城池的重要性,使得他后来成为了日本的筑城名家,参与了很多日本名城的建设。
1598年2月,约五万援朝明军陆续到达,于是都督陈璘以两广之兵,刘铤以四川之兵,邓子龙以浙江、南京之兵赶至增援。
9 鸣梁海战—李舜臣的战斗
朝鲜水军也已经雄起,战事再起时,李舜臣因为丰臣秀吉的反间计被降为士兵,接着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无奈之下,朝鲜再次起用本来已遭罢黜的李舜臣,李舜臣再整朝鲜水军,利用朝鲜龟船优势,在1597年10月的鸣梁海战中,诱敌深入,以少胜多,大破日军水师,击毙日军主帅来岛通总。韩国电影《鸣梁海战》很好的再现了这个战争场面。
援军到来后,日军龟缩在朝鲜南部沿海一带,明军想要继续南下,一鼓作气,却后勤补给不利,明军虽四面攻打,互有胜负,两军进入相持。
10最后一战露梁海
然而最后一战最终还是要到来。
1598年10月,丰臣秀吉于8月死于京都的消息传至朝鲜,死前遗诏召回在朝军队。日军士气因而受挫,开始准备逐次撤军。明军采取围困日军所必救一部,不管其他,设伏待战。
11月,明军水军跟朝鲜水军合力,陈璘,邓子龙,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立花宗茂、岛津义弘等军,大破日军,日军虽然损失惨重,也成功让小西行长脱困,并且战且退,邓子龙,李舜臣在此战中阵亡,随后刘綎,陈璘水陆并进,再败日军,陈璘击败来援日军岛津义弘的舰队,结果来援日军只得扬帆退去,立花宗茂则作为殿后,接应小西行长让日军成功撤退。
此战中陈璘,李舜臣的战斗情谊,在战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小西行长撤回日本后,对抗德川家康,在此后的关原合战中失利被俘,最终被斩。陈璘因为这次战役的功劳,被朝鲜立庙祭祀,当然还有第一次入朝统帅,收复平壤的李如松,杨镐虽然在战场上瞎指挥,毕竟也是明军统帅,在朝鲜朝廷中,对其评价很高,还有大将刘铤,都被立庙祭祀。
第二次的后续入朝日军一共十二万人,最终后面退回日本的军队不到五万。
11 大明帝国的最强音
1598年12月,陈璘率军扫清朝鲜残敌。
1599年4月,即大明万历二十七年四月,明军班师回朝,献俘祭庙,次月,颁《平倭诏》诏告天下,其中有这样几句话:
“我国家仁恩浩荡,恭顺者无困不援;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
这几句话说出了大明帝国的自信和霸气,是大明帝国的最强音,可与“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并列。
只是作为这场战争的影响,占最大便宜的反而是日本的德川家康和女真的“野猪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