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读的第二本是枝裕和的书,语言风格依旧是朴实、无华,以描述细微的小事见长,而这些细微的小事却能刚刚好触及你的心底。
故事不长,只讲述了一个长年生活在外的中年男子横山良多带着新婚妻子和继子回老家住了一天的故事。这一天看似是普通的日子,但却因这也是长兄的忌日而变的特殊了。所有家庭成员每年都会聚到父母的家中,吃日本传统的食物天妇罗,然后一起步行到长兄的墓前扫墓,回忆过往。依旧是没有轰轰烈烈的故事,但是却因为非常生活化的描写,让我们都能从中找到自已的影子。
良多的人生过的并不如意,年过40却要重新面试找工作,不敢告诉父母真实的情况,怕父母拿自已跟优秀的大哥对比,怕看父母失望的眼神,小时侯的良多,曾经不服输,想要成为像哥哥那样优秀的人,可是自已做不到,自已的人生一团糟的一步一步向前,这使得他不想与父母亲近,因为面对父母会有愧疚,会有窘迫,也会有恼怒和厌烦。
这一天,良多在家陪父亲散了最后一次步,看着父亲缓缓的步伐,他意识到父母不会永远都像以前一样,但即便父母年华老去,可是他依旧对着父亲会无话可说,害怕一张口,父亲会抱怨他没能听话成为医生,而是成了现在这样无业游民的样子。
良多身上有着普通人的影子,并没有很优秀的事业,没能成为父母期望的那个样子,为了减少听见父母抱怨和讽刺的言语而很少回家,每个人都只是一个普通人,不优秀但也珍贵,父母即使恨铁不成钢的抱怨,可是不回家时,仍然都会像良多的父亲那样,嘱咐子女要多打电话让妈妈听听声音。
书中说道:“双亲会老,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会死,多半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没能与他们的衰老或死亡发生一点联系这件事,对我来说如鲠在喉。”
其实良多的一些情况我是很难去体会的,比如嫉妒自已优秀的大哥,从小笼罩在父母认为自已不行,自已认为自已永远也赶不上大哥的阴影中,这些在我的生活中都是不存在的,我长大的过程中,父母永远都相信我可以,只要我做了一件什么事,父母永远都是支持,帮着出主意,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支持,所以我对书中这些方面的描述我没有办法感同身受的去体会。
但是当我看到双亲会老这段话时,我整个人的心情都崩塌了,坐在桌前看着这段文字,我竟不自觉的落了泪,这大概就是共鸣吧。小时侯,很渴望远行,希望长大后可以到遥远的地方独立的生活,那时侯有的是时间,但是没有钱。现在长大了,离家很远,时不时就总想家,想看看父母,有钱了,然而却没了时间。每次在高铁站台上,和父母分离,内心的酸涩都无法言表,那种见一面少一面的心情,让我经常会后悔,为什么没能留在父母身边生活。
步履不停,人生,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
年轻的时侯,总是浑浑噩噩不知道要珍惜和父母相处的日子。但是自已成长的道路上,有多少厌烦父母的时侯,长大后就会有多少悔恨的时侯。人常说珍惜当下,但是却很难做到,人总会对得不到的不断渴望,触手可及的却不在乎。良多看着躺在病床上的母亲,依靠呼吸机,无尊严的活着,医院多次劝导其放弃,但是他不同意,他不想让母亲死去,他觉得自已还没有变的有出息,承诺总有一天会让母亲坐上他买的车还没有实现,而母亲健在的时侯,想让他经常打电话回家他都会嫌烦。有人说,努力的速度一定要快过父母老去的速度,如果不够快,是不是就要面对良多和母亲的境况?
许多人一年才能回家一趟,在家住上5-7天,有时侯因为加班,因为自已的一些人生计划,还会取消回家,父母在家数着天的盼子归,结果一通电话让一切希望划为泡影。之前有一次看过一个人生格子,人生只有900个月,如果我们成年后离开了家,每年只陪父母一次,那我们真正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可能不过只有一 个月,当时看着那个红色的格子,内心仿佛咯噔一声,后悔为什么要远行,人生为何不能两全,一定要有那么多无奈的选择。如果良多知道父母的人生格子是这样的,他会不会愿意时常打电话回家,即便听听他以为不重要的唠叨,会不会就更有耐心一些呢。
如果可以,我们尽力让来不及少一点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