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世界人际交往的大忌是虚伪和谎言,没人喜欢被欺骗玩弄。人们都愿意和真诚友善的人做朋友,而诚实信用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金牌法则。我们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做诚实的人,教育孩子“不要撒谎”,但孩子往往莫名其妙的仰起小脸问:“什么是撒谎呢?”这确实值得深思。妈妈不要着急用严苛的教育理论要求孩子,也不要深怀焦虑的照搬旁人观点。让谎言泥牛入海无效果就是最好的回击,不必反复告诫强调。
身为成人的我们,敢不敢理直气壮的说“我保证自己永远不撒谎”或者“我从来没有说过谎”?是的,很难,因为成人也一样有恐惧,有欲望,因恐惧而说谎来逃避责任,因欲望而说谎来满足需求。对孩子来说,恐惧和欲望也不可避免,如何帮孩子克服恐惧,正视欲望才是远离谎言的根本。
首先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觉得孩子说的话不完全是真的,也不要直接用“说谎”来评价,再等一等,你会发现,孩子只是在无道德意识的前提下探索着这个陌生世界,如果我们强行用道德高帽扣在孩子头上,孩子会觉得羞愧、屈辱、自尊受挫,爱和安全受到威胁,连自己的人格也受到了威胁。生命孕育的生物学过程,谈不上道德不道德,万物繁衍皆本能。孩子出生后,有起码的生物学需要,包括生存所需的温饱。例如我们不能责备流浪儿童因饥饿偷食物,也不能说来田里吃稻米的鸟儿不道德。
所以,当三岁的孩子明明吃了两块糖,却告诉妈妈“只吃了一块”的时候,那不能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谎言”。那只是孩子开始了解,大人的规则有时和孩子的快乐是矛盾的,于是孩子想得到快乐,并且不违背大人的规则,至少是表面上不违背,这样妈妈就不会大声呵斥,孩子也能得到快乐。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让家长完全不当回事,而是把有色眼镜摘下,先理解下孩子的出发点,再引导孩子养成诚实的习惯。
很多家长给孩子讲过“狼来了”的故事,很有效,孩子立刻就明白了撒谎的严重后果——被狼吃掉无人救援。故事说完就够了,不必再格外强化“撒谎”这个名词和不利后果。要知道,“诚实”和“不撒谎”是有很大区别的,前者是平静的主动的泰然的,后者是逼仄的被动的压抑的。前者带来脚踏实地的安宁感,后者却是忐忑和东张西望的无助感。
在公园里,看到一个胖嘟嘟的可爱小男孩在被年轻的父亲训斥:“你敢说不是你干的?你再说一遍?弄坏东西还不承认,这么小就开始撒谎了,长大还了得啊?还不成了大骗子?”噤若寒蝉的小孩头低低的埋在胸前,大滴的泪水掉在衣服上,肩膀抽动,一声不吭。孩子此刻的心情一定是很害怕很难过,怕爸爸发脾气,也很难过爸爸这样骂自己,孩子已经顾不上注意弄坏的东西,也顾不上说谎不说谎的事了,只盼望爸爸尽快住嘴,自己能立刻摆脱当前的困境。身为妈妈的我心疼这个陌生的小孩,也很担心年轻的父亲如此教育方式正在逐渐让孩子关闭心门,也给孩子草率的贴上了“撒谎”的大标签。
所以,不要发现孩子所言不实就立刻盖帽,不要把小事严重化,扩大化,也不要广而告之羞辱孩子,更不能用“不道德的谎言”来评价孩子的行为。很多家长习惯很严厉的批评孩子的不当行为,觉得批评严厉,孩子才能长记性。其实这是个认识误区。恰当的方式是就事论事,而且说完就完。小孩子也不希望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也想维护自己的尊严,家长如果把孩子犯的小错扩大化,大大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假如再广而告之,那么孩子的尊严何在?孩子想保护自己的尊严,家长却不在乎吗?还是等终于有一天,孩子也不在乎尊严了,反过来家长再控诉“为什么这孩子没有自尊心”?
宁宁被爸爸批评了几句,她来到我跟前说:“妈妈,爸爸说你不漂亮。”这么小的孩子居然如此有心,懂得利用一个大家伙去对付另一个大家伙,我笑笑说:“是吗?他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去问问他好吗?”宁宁说:“他真说了,你去揍他。”我说:“如果他真说了,我也觉得他可以表达他的看法,也不会揍他。如果他说妈妈漂亮,那我当然是很高兴的。”宁宁想了想,走开了。她说了不实之言,目的明确,但她终于了解真相才最有力量,不实之言并不能实现目的,那么下次自然就不会用这招了。我不必戳穿她的“谎言”,更不必强调“此举可恶”,只要让她明白“不实之言无价值”即可。
我们究竟该如何鼓励孩子成为诚实的人呢?
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身为成人的我们就不要随口轻率的所言不实,不要让孩子无形中觉得原来不说真话是很平常的事,因为“爸爸妈妈也经常如此”,“不说实话能得到想要的方便,能得到利益”,所以“为了方便和利益不说实话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可能为了安抚孩子会许下承诺“如果你乖乖吃饭,妈妈就给你买个小兔子。”,事后要么找借口不买,要么干脆忘记了,但孩子会得到经验“可以随便说点好听的话,得到目的,事后就不必真的那么做了。”
另外我们得让孩子知道,犯了错可能受到批评,但假如愿意改正就可以得到父母的原谅,而不是非惩罚不可。这样孩子下次犯错的时候才可能如实告诉父母,而不是以说谎来逃避责罚。父母当然也要信守诺言,假如说了承认错误不惩罚,等孩子真来承认错误后却被狠揍一顿,那么首先说谎的就是家长了,孩子下次还能实话实说吗?说实话要挨揍,恐怕连大人也要趋利避害选择说谎了。
此外,家长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合情合理的要求就是在孩子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而且孩子主观上愿意这么做。超出孩子的能力,或者违背孩子的意愿,孩子就有可能用谎言来保护自己,实属不得已而为之。
需要特别提示的一点是,鉴于目前社会治安的复杂情况,新闻也经常报道孩子被拐骗被绑架的惊心案例,家长得告诉孩子,假如和“坏人”正面遭遇了,可以撒谎,想办法脱身。这是例外情况,对“坏人”不必“实话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