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一生粗鲁无礼,可唯独对张良尊重有加,主要原因是张良“千古谋圣”的名号名不虚传。
张良到底有多牛?下面就让你看看,在与项羽的pk中,张良的神勇表现吧。
一
前206年(汉高祖元年)刘邦惹恼了项羽,因为刘邦先行攻下咸阳,却紧闭城门,不允许别人入内。
祸是刘邦闯的,埋单的却是张良。
张良不得不动用自己的人脉,他请好友项伯从中斡旋,局势才稍有缓解。和解的办法是刘邦上门赔礼道歉,此事一笔勾销。
去,危险系数太高;不去,对方岂能善罢甘休?刘邦陷入两难境地。
关键时刻,张良拿定注意:“不得虎穴,焉得虎子?”保存实力为上策。
第二天,张良挑选了百余名官兵作为随从,大将军樊哙恰好身体不适。张良权衡再三,依然请樊将军带病保驾。
鸿门宴上,剑拔弩张,一派杀气腾腾。
项羽的谋臣范增怎肯放过这天赐良机?他屡次举目示意项羽,又再三举起随身携带的玉佩发出暗号。可是,项羽始终不肯下定决心。无奈之下,范增竟然从帐外召来勇士项庄。
这一切都没能逃过张良的火眼金睛。
他乘着项伯拔剑对舞的当口,机敏地叫来了樊哙。樊哙闯进宴席后,局势发生了彻底的逆转。
张良给刘邦递了个眼色,两人借口去厕所,而刘邦再也没有回到宴席。
结局大家都知道了,后来,张良拿出事先准备的礼物献给项羽。至此,一场惊心动魄的危机得以化解。
事实上,张良之所以敢如此安排,源于他对形势的正确判断。
他深知项羽的为人,只要刘邦在态度上摆出谦恭委屈的样子,在策略上先声夺人,努力从精神上压倒对方,项羽不至于下狠招。
当然,范增的搅局不得不防,可是利好因素也不少:刘邦的善于表演,樊哙的强大气场,再加上项伯的暗中相助。
只要防备工作到位,胜算的几率还是很大的。
张良敏感地意识到问题的所在,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找到了正确的路径。
二
前205年(汉高祖二年)春,刘邦攻占彭城后,一时被胜利冲昏了头。整日莺歌燕舞,醉心于珠宝、美女,乐不思蜀。
刘邦的放纵,使得项羽赢得先机。
项羽轻率3万精兵急救彭城,刘邦狼狈丢下老父、妻子、儿女,只带张良筹数十骑逃至下邑。
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刘邦心灰意冷。一天,他面对忠心耿耿的手下,心情无比沮丧和愧疚地说:“谁能帮我打败楚国,我就把关东平分给他。”
群臣们七嘴八舌,这个说张三不错,那个说李四厉害,一片吵吵嚷嚷,争论个不休。
这时,刘邦猛地感觉张良看了自己一眼。他心领神会,忙装作发火的样子:“你们别在这瞎扯了,回去好好想个对策。”把他们轰了出去。
人群散了,张良从容地把计谋一一道来。
他为刘邦想出了一个巧用矛盾,里应外合,联兵破楚的策略。
他为刘邦锁定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就是三个招。
第一,九江王英布。英布虽然是项羽的猛将,但现在与项羽有了矛盾;
第二,彭越。彭越与项羽闹翻是因为项羽悬赏不公,所以早就对项羽心怀不满;
第三,韩信是自己阵营中最值得托付的人,是助一臂之力的最佳选择。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三点可以撑起一个平面。有了这三个人,就好比有了三个魔法棒,未来有理由期待。
这就是著名的“下邑之谋”。
随后,刘邦秘密派出隋何前往九江。隋何不负重托用三寸不烂之舌成功策反英布;接着又通过中间人联络了彭越;再委派韩信率兵北击燕、赵等地,迂回包抄楚军。
“下邑之谋”扭转了楚汉战争的局势,帮助刘邦由防御转为进攻,为取得后来的胜利打下了基础。而
日后在垓下打败项羽,正是依靠这三支主要的力量。
有人说,如果项羽与了张良会怎样?也许就没有著名的垓下之围了。不过,也不一定,当初项羽不是也有智谋范增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