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里,作者刘称莲给我们分享了自己在女儿小学六年的陪伴历程,让女儿若辰从小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女儿送上了北京大学。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这样评价这本书“我非常赞同刘称莲的观点,让孩子像花儿一样自然生长,否则只会欲速而不达,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即教育的成功。内心安宁平和,乃幸福本源。”
我们来看看“中国榜样家长”刘称莲是怎么陪孩子成长的。
一、孩子 越玩越出色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玩物不一定丧志,在玩的过程中,孩子轻轻松松学到了课堂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作者这样总结。
在作者家里,每周都有“游戏日”和“家庭日”。游戏日里夫妻俩会陪着若辰一起玩互动游戏或者全家人一起到楼下健身,如果时间短便会陪孩子玩五子棋或者扑克牌。不仅培养了若辰更健康的体质,同时因为扑克牌有赢有输,若辰在玩游戏过培养了“输得起”的品质。所以小学六年,她不会因为哪次的考试不好而脆弱一蹶不振。
因为喜爱游戏日的每一项活动,若辰从不会在写作业的时候拖拉,因为她一心想先完成作业再与父母尽兴的玩。所以若辰做作业也十分的专注,因为她知道:专注快速的完成作业,可以更尽兴的玩。
而“家庭日”则定在每周日,不管夫妻俩多忙,都会在周日时卸下工作,陪孩子到户外或者公园里面走走。
因为经常带孩子去爬山、公园,户外活动看日出等,让若辰从小就接触到大自然,认识了很多的小动物小虫子和植物,让若辰也十分的热爱大自然,并且给自己上了一门生动的生物课!
几年“玩”下来,因为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不仅让若辰收获了快乐,并且一家人的亲子关系都非常融洽。
教育专家孙瑞雪说“玩雪就是认识雪,看一颗权就是我们认识一颗树,面对一个自然的世界,孩子把自己的身心投进去,感受它的美妙,这是一件体验快乐,锻炼勇敢的过程,也是帮助孩子建立人格的过程。”
二、阅读,泡在书海里。
“对于阅读,家长要做的是,一要让孩子有书读,二要让孩子读到书。“读到书“,就是要让孩子能够接触到书”
虽然夫妻俩平时也非常忙碌,但是只要他们一闲下来,便会拿起书来读,并且若辰爸爸不管他们到哪里,都会随手拿一本书。久而久之,若辰也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为了更好的读书,每到周末天气特别冷或者特别热的时候,作者总会把女儿带到书店,一呆就是一天,一家《希望少儿书店》几乎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
若辰在二年级的时候看图写话便很出色,同时也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通过阅读若辰积累了大量的课外知识。
“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就好比为孩子安装了一台发动机”,作者如是说,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我的一个朋友的孩子,从小也十分爱阅读,每到周末她朋友圈晒出来的都是孩子坐在新华书店看书的样子,求知似渴。幼儿园放学在家,朋友也都是一直陪孩子阅读,朋友的儿子没有经过专门的思维逻辑和考前培训,却在一大群报考艺校的人中脱颖而出,顺利考上。
“父母创造的是阅读的氛——孩子就可能喜欢上阅读;父母为孩子创造的是看电视的氛围,孩子就可能喜欢看电视”
三,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颗糖
“小学生喜欢学习的前提,就是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热爱同学并对学习充满兴趣。只有这里,他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不断地成长进步,所以没有必要房间在孩子的学习上花太多的心思,而是想法办法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
“兴趣就是最好的导师”。
若辰小时候,也很喜欢被父母夸赞,所以只要取得一点成绩,夫妻俩都会夸奖她,鼓励她。但是他们心中“成绩”并不是指分数,而是孩子解决了一个问题时的成就感。让孩子对于学习建立起很浓的兴趣。
同时,夫妻俩也会心怀对老师的欣赏和感激,并把这份欣赏传递给孩子,让孩子建立对老师的欣赏和感激,让孩子学习起来有一个良好的心情。
正是因为若辰的这种成就感和心怀感恩,让她在小学六年里从虽然没有拨尖的成绩,但是却一直保持着喜欢学习不厌学的心态。为她成长中对知识的渴望从不间断,也因此变得越来越优秀。
这一点我深以为然,女儿刚上幼儿园那会分离焦虑。所以在女儿某天早上积极起床准备上学时,我立刻对她说:浅浅,我觉得你今天表现特别棒。女儿问我为什么:我说因为你今天没有闹着不去上学,而且今天起床更早了。从此女儿便几乎没有再哭闹着不去上幼儿园了。
《正面管教》这本书教我们,教育必须要优点大于缺点。我们应该在她做对的事情时鼓励她,而不是在她做错事时指责她。鼓励可以让孩子更有前行的动力和兴趣。
全书读完,质朴而细腻的笔触,让人轻松的重温了小若辰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作者耐心的“陪伴教育”,也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
从陪伴孩子欣赏大自然,陪伴孩子阅读领略前人的智慧,鼓励孩子尊敬师长爱学习,到建设孩子健康的心灵,以及开展的亲密关系间的“小互动”,刘称莲夫妇都堪称典范。因此,2014年,其家庭被评为中国首届“书香之家”
“在亲子关系里,父母和孩子沟通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最终的效果。”作者这样总结。
正常的陪伴式爱的教育并不是坐在孩子身边指责她的作业,也并不是你在玩手机,孩子在读书打卡。更不是整天打探着孩子在学校里是否有受欺负,是否招老师不待见……
能让孩子优秀的,不是多好的学区房,上多少的培训班,而是要用对的方式去陪伴去鼓励,去允许她用自己的方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