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姑娘,定期看杂志、分析明星街拍、关注时尚博主、了然时下所有的流行元素,
但,就是穿搭不出“伟大的风格”
为什么?
这莫非就是传说中的只可意会,不能书传?
《淮南子》在解释“道可道,非常道”的时候讲了一个故事,就说有个叫轮扁的木匠,看见齐桓公在看书,就问了,大王你看的是什么书?
答,这是圣人写的书。
轮扁又问,这个圣人还活着吗?
答,早死了。
轮扁说,那这些书不过是圣人留下来的糟粕罢了,没用。
齐桓公怒了,说你今天要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老子跟你没完。
轮扁说,我是个做车轮子的,最难的就是把不同的部件结合在一起,让它不松也不紧。可是这门手艺我虽然在行,但我很难把他传授给我的儿子,因为他很难学到精髓啊。
这个道理,按照金庸的逻辑大概就是,张三丰给张无忌教太极拳的时候说,你不要死记硬背招式,看我内在的窍门;风清扬告诉令狐冲,剑法嘛,无招胜有招......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无招胜有招又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郭靖再厉害,洪七公教的降龙十八掌还不是要一个动作一个动作慢慢练;杨过再厉害,如果因为圣人留下来的书是糟粕,你就不看,那你不是永远都没有接近圣人的精华的可能了吗?
1.学穿搭是爱迪生的灯泡
学穿搭,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塑造属于自己的具有辨识度的风格。所以,学,不是目的,只是为了达到目的的手段,而最终,你是从“圣人”的“糟粕”中站起来,从无到有发明出自己的风格。
你是在发明啊!
就像爱迪生发明灯泡之前学习物理知识一样,你在发明自己的风格之前,也要学习基础知识。比如,你需要看杂志,听人说,“红色不能跟绿色搭配”;看明星街拍,“原来睡衣也可以穿的这么有范”;关注时尚动向,“怎么开始流行一字肩了”。
然后你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兴致勃勃生搬硬套到自己身上。
这个时候,你不过是在扎马步,练基本功。
2.什么叫有腔调的犯错
答:有执念的犯错才算有腔调。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在哪儿,有可能会在一些地方被人带跑偏了,但他知道自己要去哪儿,所以总会找回来。
清楚自己在找奶酪但是在迷宫里转了好多圈一无所获饿肚子的老鼠,和因为看见别的人(......别的鼠)在跑而跑起来最终没吃饭的老鼠,是有区别的。
你得知道,你的目的是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现在的折腾不过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
这一阶段,你是开始练招式了。
3.因为有99%的汗水,才有1%的灵感
有人不遗余力的强调前者,努力无果后又归结于缺少后者。认为应该现有那1%,才能做成事。我是不同意的,难道牛顿是在没有学习物理的情况下随便蹲在一颗苹果树下就悟出了地球引力?
真正的过程应该是,你学了降龙十八掌,你学了乾坤大挪移,你学了打狗棍,或许你还学了葵花点穴手,忽然有一天,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像打通任督二脉一样,灵光乍现,我好想明白了什么,我应该可以发明一部《葵花宝典》了。(......)
这一阶段,恭喜你,你有自己的灯泡了。
当年断臂后的杨过跌跌撞撞的闯入独孤求败隐居的山林时,无意间独孤求败的剑冢。
“呜呼,生平求一敌手而不可得,诚寂寥难堪也”第一块石碑。
“紫薇软剑,三十岁前用,误伤义士不详,乃弃之深谷”。第二块石碑。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四十岁之前持之横行天下”。第三块石碑。
“四十岁之后不屑带物,草木竹石均可为剑”。第四块石碑。
你需要带着你的目的一路试错,然后终于有一天,你不再需要紫薇软剑,也可以丢掉玄铁重剑,不再需要紧随时下潮流,最后,草木为剑,任何元素,你都能搭配出自己“伟大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