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珠和宝珠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之一秦可卿的两个丫鬟,两人在《红楼梦》文本中虽然是伴随着秦可卿出场,并且担当了大任,但自始至终两人却并没有说过一句话,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
瑞珠其人和结局
在第13回中,秦可卿病死后,宁国府上下乱成一团,宁国公长子长孙贾珍痛哭不已,并全力以赴为儿媳妇准备丧事之际,“因忽又听得秦氏之丫鬟名唤瑞珠者,见秦氏死了,他也触柱而亡。此事可罕,合族都称叹。贾珍遂以孙女之礼殡殓之,一并停灵于会芳园之登仙阁。”
瑞珠“触柱而亡”,《红楼梦》就用如此简短的一句话宣告了瑞珠的死亡,其方式竟然是如此的惨烈和血腥,而且极富戏剧性,与尤三姐拔剑自刎有得一比。仔细分析,很有些渲染舞台效果的嫌疑,因为这种死亡方式在现实中操作起来是有相当难度的,但这种死亡方式经常会在古代戏曲中出现,尤其是忠臣烈女们极易选择这种死法。
曹雪芹对瑞珠的描写似乎有些草率了,毕竟她不是一般的无名小辈,堂堂十二钗之一秦可卿的贴身大丫鬟,从出场到谢幕只在一念之见,未免让人觉得有些突兀。从中也不难推断出,此处必定是重新改写过,斧凿痕迹明显。
宝珠其人和结局
同样是在第13回中,“小丫鬟名唤宝珠者,因见秦氏无所出,乃甘心愿为义女,誓任摔丧驾灵之任。贾珍喜之不尽,即时传下,从此皆呼宝珠为小姐。那宝珠按未嫁女之丧,在灵前哀哀欲绝。”
在第15回秦可卿葬礼之后,“宝珠执意不肯回家,贾珍只得派妇女相伴。”
从上述两回文本中可以看出,宝珠虽然未寻死,但却主动选择了为秦可卿守墓,并且大有誓死不回家的志向,给我的感觉是虽生却等同于死亡。
瑞珠和宝珠如此选择的原因何在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女生如此决绝地选择了这样的“不归路”,虽然两人的选择有所不同,但却殊途同归,给人一种不太真实的感觉。
瑞珠为什么要追随秦可卿而去?宝珠为什么要立志为秦可卿守墓?这实际是《红楼梦》为后世读者留下的谜团。秦可卿在世时对两人到底有多好,才能让她们做出如此决定?我看只有两种可能性:
一是如秦可卿所告诉凤姐的那样,公公婆婆把她“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她也是把瑞珠和宝珠“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而且这两个小丫鬟懂得知恩图报,才会有此选择。
二是如很多红学家或红迷所言,因为秦可卿与贾珍之丑事败露,恰是被瑞珠和宝珠撞见,两人怕贾珍不放过她们,所以一个寻死,一个守墓。
答案到底是哪个?我们可以从文本中看出一些蛛丝马迹。如果说秦可卿把两人当女儿相待也是可信的,因为秦氏死后,“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惜贱、慈老爱幼之恩,莫不悲嚎痛哭者。”从此文本看,秦可卿是对家中所有的仆从好,再说了,对大家好,就一定会采取这样的方式吗?毕竟,秦可卿嫁到贾府时间并不长,并且书中也没有交待两人是贾府的丫鬟,还是秦可卿嫁过来时带来的丫鬟,所以说,即使是“当自己的女孩儿似的待”,也几乎没有这样选择的必要性。
再者,按说秦氏如此对待下人,下人自然也应该十分精心照顾她才对,但在凤姐去看望她时,“进了房门,悄悄的走到里间房门口,秦氏见了,就要站起来…”,从文本描写看,秦氏身边居然没有人侍奉,岂不怪哉?!
贾蓉叫:“快倒茶来,婶子和二叔在上房还未喝茶呢。”虽然书中没说这是贾蓉对秦氏说的话,但从话语中显然是如此,只有对秦氏才能说是“婶子和二叔”,如果是对丫鬟显然不会这么说,而应该说,“快倒茶来,二奶奶和宝二爷在上房还未喝茶呢。”由此也可以推断出,当时的确是没有丫鬟在场,而且需要生重病的秦氏亲自给客人倒茶。
如此文本的描写明显不符合常理,从中更加可以窥探出,我们目前所读到的书中对秦可卿之死进行过比较大的改动,虽然总有人以脂胭斋点评为佐证,但至于是不是真的是作者本人所修订,其实我个人认为也是颇为存疑的。
为什么呢?一是此回文字描写漏洞百出,不但显得过于仓促、不够从容,而且很多地方经不起推敲;二是从细节看,与正当盛时的宁国府长孙媳秦氏主人身份不相符,平时女主人出场哪个不是婆子丫鬟前呼后拥;三是瑞珠与宝珠的结局设定过于戏剧化。
瑞珠和宝珠能否入金陵十二钗册子
从瑞珠和宝珠的悲惨结局看,两人应该属于薄命司中人,是有资格进入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中的,但我个人总是觉得,两人进入金陵十二钗又副册的概率其实也不大,极有可能作者在最初设计时两人并不在列。为什么呢?
因为《红楼梦》中并不是所有悲惨结局的人都能入册的,警幻仙子说得很清楚,“择其紧要者录之”、“余者庸常之辈,则无册可录矣。”两人不能说不是“紧要者”,但如果要说其是“紧要者”,两人的出场、退场又未免过于潦草了,因此入选的理由不是那么充分。
初于2021.3.4
定于2021.3.7
NO:20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