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么常用语录~阳江话版
“熬……”
“妈妈来了改……”
“好~好啊……”
“无……”
“吃饱饱都……”
么么常用语录~普通话版
“等待……”
“分享……”
“喜欢……”
“开心……”
“找到了……”
“妈妈厉害哦……”
“谢谢妈妈,客气……”
“请帮忙……”
……
么么最早学会的词是“爸爸”,虽然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不断在他面前喊“妈妈”,然而他却坚定选在18个月那一天才开口叫“妈妈”,都不知那天老母亲有多激动,从此好长一段时间耳边不停出现“妈妈妈妈妈妈妈妈……”,感觉要把过去缺失的全部补回来,差点听到耳朵起茧了。么么的第一次语言爆发期在1岁左右,不太明显,基本表达单字单词,没啥特别印象了。而最近出现第二次语言高发期,这次就好玩多啦,基本可以对话一两句哦,也是从这次切身感受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思维成熟更多,懂得更多。
从出生那一刻开始,我每做一件事或者么么当下所做的事,我都会用简短语言缓慢的语速告诉他,因为我知道,语言没有窍门捷径,就是制造和提供丰富合适的语言环境。当么么眼睛看到的手里做着的都能通过耳朵听到我用语言简单描述出来话,这样听觉视觉触觉等全部结合起来,语言理解能力就逐渐提升,小脑瓜里积累的词汇量就越来越多了,等他哪天心情好了就蹦出一个词或者一句话给你听听。
不管多小,我一直坚持用语言去引导他的生活习惯。就像每次换尿包我必定会说一个词“等待!妈妈给么么换尿包,请你等待。”准备吃饭时超市排队结账时……我都会出现等待这个词,现在我一说“请你等待”,他就明白怎么回事,小嘴还蹦出“等待”这个词。每次给东西他或者他得到帮助,我都会帮他说“谢谢妈妈”,“不客气”。在某一天,他自己主动说出“谢谢老师”后就一直会主动说谢谢xxx,愿这美好习惯能伴随他一生。
在他语言爆发期到来后,我们基本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刚开始是从简单的好与不好开始。我会问他“妈妈去工作,么么在这里玩,好不好?”他愿意就说“好”,不愿意就说“无”。不管哪个结果我都会尊重他,这也是让他感受到自己说话具有有效性的。因为家里基本全部用阳江话来表达,所以我也是一直用阳江话来表达,尽可能造就同一种语言环境,所以么么基本都是用阳江话来表达的。从不担心他将来会不会说普通话的问题,每个孩子对于第二语言掌握都是极灵敏的。最近他表现出对普通话表达的强烈兴趣,我也转用普通话和他沟通了,然后天天上演煲冬瓜版的话语。我经常会在么么努力找到物品或者完成某件事后,用语言肯定他“么么找到了,好厉害哦。”于是,在前几天他竟然自己说“找到了,么么找到了。”……
今天,在我完成他的拼积木请求后,他竟然表扬我“妈妈厉害哦”,那种忽然被表扬的感觉很爽,也瞬间明白孩子都是渴望被肯定被鼓励的。也真正明白孩子就是父母一面镜子的感觉,我和他之间的沟通模式现在一点一点地被他给反射回来,幸好以前一直用礼貌用语而不是雷人话语,幸好!却也出现了一件让我深刻反思的事情:
今天,我请假在家照顾生病的他,因为工作需要处理,所以在陪伴途中出现用手机回复微信的情况。么么用手拍掉我的手机,说“妈妈,无,手机。”我当下就明白他的意思,马上解释到“妈妈先用手机回复微信给老师,然后再陪你玩好吗?”他立马摇头说不。我没有犹豫马上将手机放下,说“好,妈妈不玩手机陪你玩。么么喜欢妈妈陪你吗?”“喜欢”,“妈妈陪么么玩开心吗?”,“开心……”。如果么么不用语言表达,可能我没有那么深刻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有多不妥当。语言,让我们更懂得彼此的真实感受,更好地表达彼此的想法,宝贝,谢谢你给予妈妈成长的机会。
期待未来更多精彩的童言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