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你想去爬山,你不确定你想爬多高,山路看起来蜿蜒曲折,令人望而生畏,但你知道,你想比现在所处的位置爬的更高一些。你可以简单地选择一条看起来很有希望的路径,并期望是最好的,但你可能走不了很远。或者,你可以依靠一个曾经登上过顶峰、了解最佳路线的向导,不论你决定自己爬多高,这会保证你以最有效的方式登山。这最佳的方法就是刻意练习,而本书就是你的向导。本书将向你显示登上巅峰的路径,至于在那条路径上能走多远,则取决于你自己。”
看到这段话,记得老师说,老师是一个在山顶的人,而我们是正在往老师那个方向前行的那个人。老师说他会想办法拉我们,可是我们也要自己想办法,哪怕这一生最后只能爬到山脚,都要去爬,因为我们爬到了山脚,我们的后代才有更大的机会到山顶上去。
刻意练习的中心思想的四个特点。
第一、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点目标。练习就是要有目标,方向错了,目标就错了,再刻意练习都没有用,不仅仅要目标明确,并且要把目标分解,制定成计划。
第二、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要想取得进步,就需要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为了完成目标而定的计划上。
第三、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很多时候,我们发现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后,又发现回到了原点,没有进步,会困惑和丧气,那是因为我在自己的舒适区里,不愿意改变。同样的想法,同样的动作,不会有不同的结果。需要时刻察觉自己的心,开放、坦诚、相信、严谨、利他、勇敢等等这些优秀的品德是不是都一直存在。
第四、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无论自己感觉多好,都需要在一些时候停下来看看自己的方向还是不是正确的。既可以自己检验,也可以通过身边人的感受反馈,还有最好去通过学习去向专家或者智者来确认和指导。
刻意练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自己的心里表征。只有经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练习,才能改变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创建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这些心理表征反过来会让我们思考时,迅速找到准确的方向或者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进而在各自专业的领域上成为杰出的人物。既要关注全局(一片森林),也要聚焦当下或者具体事情(一颗小树)
这段时间,写了《幸福父母》课程计划,体验到练习走出心里的舒适区。我最怕写东西了,在写的过程中,才发现写了很多想法,而不是计划,写到最后,自己都不能把计划既能“圆”起来,又能让人看的清晰。经过刘坦老师不断的指导、不断的要求修改,最后终于完成了,反而有些喜欢上写东西了。在写东西的时候,确实发生了很多改变,能去了解自己想的和要去做的,是为了谁?与别人先关的有哪些?如何告知?去感受自己是不是真心诚意的。计划中哪些可以看到自己是要一直做的?计算自己的时间。
很感谢刘坦老师这段时间的指导。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