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关于温州女孩坐滴滴顺风车出事的事情刷屏了。讲真,我看了一下一些文章中对事情经过的全方位的报道,说实话,本人是很气愤的。但是,这些年,已经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在看待一些事情的时候,尽量保持冷静的来阐述一些看法,而不是浓墨重彩的去谴责。
聊一下我的经历,谈一下我的看法。
结识滴滴,源于2016年一次北京出差,在北京去往任何地方,都是乘坐滴滴。当时,市场上的网约车软件,除了滴滴,还有好几家,比如优步,滴滴并不是一家独大。我在北京的时候,领导就跟我说,打车用优步。我当时下载的滴滴,用的就是滴滴,在我看来,打车软件嘛,都一样。
此后我回到山东之后的几个月,使用滴滴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个时候,网约车价格比出租车便宜,大家都喜欢用。正当我觉得滴滴真的是一个利国利民利大众的软件的时候,改变发生了。
滴滴兼并了优步,一跃成为网约车市场霸主地位,创始人程维登上神坛,一系列关于他在市场扩展过程中的杀伐果断战果辉煌的故事被刷屏,成为了创业圈里面的有一个神话。
滴滴兼并优步前,处在市场扩张的阶段,市场上还有和它相提并论的竞争对手。在中国IT界,一直有这么几个说法:
任何企业创业,都躲不开BAT三个巨头。
任何一个行业,要么成为行业第一,要么死掉。
任何一个初创公司,一定要避开腾讯的产品,如果避不开,要么是被投资收购,要么是被腾讯干死。
滴滴之所以成功,就是以上全中。滴滴没能躲开BAT,就投入了腾讯的怀抱,被腾讯投资,用腾讯的钱,打败了所有的敌人,成了行业第一。如今,都要准备上市了,听说预估市值5000亿。
但是,我们观察滴滴近几年的发展史,对这个企业,我一直有这么几个疑问。
第一个,滴滴的企业文化是什么?
当然,我没有特意去寻找答案,或许滴滴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但是,以我个人的观点,绝大多数企业所谓的企业文化,大多都是一些传销洗脑的东西,都比较空洞。说白了,一个企业,都是一艘巨舰,需要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同舟共济。你要入伙,那你就得接受我们的三观,你要是三观跟我们不一样,我想往南开船,你非要往北去,这船指定开不动。
但是,至今为止我没有听说滴滴有一个世人皆知的企业文化。 而这里说的文化,不是大小公司的那些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企业价值观。比如说马云与阿里巴巴,从一开始马云就说自己不是为了企业而创业,不是为了挣钱而挣钱,当年做电子商务的时候,人家是为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没有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愿景,永远上不了至高位。
第二个,滴滴的使命是什么?
这个不多说。在我看来没有使命感的企业,就是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企业。
谈一下经历。
16年滴滴兼并优步之后,我至少有半年时间没有见过滴滴的优惠券折扣券啥的。诚然,作为一个企业,是需要盈利的,滴滴一家独大,不需要烧钱了,该挣钱了,但是,纯粹为了挣钱而挣钱的企业,或许会越走越快越走越强,但是,走不稳。
比如,最近频发的暴力事件,滴滴吃够了苦头。
另外我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空姐事件,滴滴发出百万悬赏,温州女孩事件,滴滴又承诺三倍赔偿。或许,滴滴这是作为一个企业没有尽到自己的义务,而做出自己的赔偿,但是,我想说的是,金钱买不来生命。两次事件,两次撒下巨资,是买心安还是其他的用意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看出来,一个注重金钱的企业,一定会承认金钱的价值。或许滴滴企业内部有人会认为,家属埋怨滴滴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是为了要高额赔偿呢?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金钱不是万能的,买不来鲜活的生命。
第三个,滴滴的道路走的对吗?
在我看来起码是值得商榷的。
看看这些年滴滴都做了些什么。
涨价。两年来,滴滴打车的费用越来越高,如今与出租车价格相差无几。为什么会涨价?滴滴平台抽成百分之二十五,抽的少了,公司不挣钱。抽的多了,司机不挣钱,不挣钱司机就不愿意干。怎么办?那就涨价。涨上去平台和司机挣得就都多了,皆大欢喜。这种业务模式,就如同赌场,司机是庄家,滴滴平台是赌场,不管乘客就是赌徒。不管赌徒输赢,赌场只抽水,稳赚不赔。所以到了今天,滴滴当年立下的要改变出行市场的雄心壮志,已经让现实给磨没了,滴滴基本上已经成了一个纯粹的可有可无的工具,有也行,没有也行。微信支付宝,你卸载个看看,一天不用你就得重新安装上去。
大数据杀熟。这个咱们没有证据证明这件事到底有还是没有。但是就以我个人的经历来说,我询问过的周围的人,每个人的价格确实不同。不但每个人的价格不同,就是一个人在不同时间,相同的起点终点,价格都不一样。别拿什么路线来说事儿,以拼车一口价为例,去的时候10元,回来的时候9元。这一块钱咋回事,说不明白,也不得而知。
第四,滴滴的管理有没有问题。
我认为是有的,而且很多。
今天滴滴下架了全国的顺风车业务,重新评估这项业务的逻辑,这是哪里出了问题?我看报道说,当年业务实现的时候,“社交性”成了一个亮点。你打车就打车,你搞什么社交?你以为你是腾讯研发QQ微信啊?其实不光是滴滴,很多企业都有这个问题,总想着去搞一些耦合性不强的花样来点缀,三弄两弄,出来一个四不像。今天这个搞社交的负责人被当替死鬼免职了。这么大的社会性事件,社会不会因为你免了一个两个副总裁就会减少对滴滴的指责,反而会笃定这就是一家没有人情味儿的企业,狡兔死,走狗烹罢了。
客服问题严重。这个也不用多说,看这个事件发展经过,黄金时间都拖在了客服这。但是,你能说责任在一线客服吗?请注意客服在回复的时候说的这句话“一线客服没有权力”。仔细揣测一下,很明显,客服虽然有责任,但是,责任更大的是滴滴的规章制度。这么严重的事件,还在讨论有没有权力的问题,你以为我跟你在淘宝买东西砍价客服没权力给我打折呢?当然,客服部的二当家的也被免职了,不知道是不是纯粹的背黑锅。当然,没有权力的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客服属于第三方外包公司的。如果是第三方的话,那就更能解释通了。但是,我想说滴滴这么不重视客服,就是漠视生命的表现。
司机问题很严重。我坐过一次体验最差的快车拼车服务,这个司机从医院到我住的地方,15公里,他开了近三个小时,开着拼车也就罢了,他同时还开着一个叫小巴的东西。而这个小巴业务,必须得按照滴滴导航走,走错了就扣分扣钱。这个司机全程15公里,他绕路接了好几个人,然后每次改道,都要都要打电话给客服报备一下,为何改道了,原因当然五花八门,有交警啊,前方修路啊等等,全程都在打电话。
说白了,我认为滴滴是发展太快管理出了严重的问题,而却公司主要的业务发展方向也是问题很大。想着如何挣钱如何上市如何提高利润,平台管理在哪儿呢?在我看来,目前阶段,滴滴虽然在出行市场一骑绝尘,但是在平台内部,还是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就跟08、09年的淘宝一样。那时候的淘宝刷单横行,假货遍地,平台监管问题很严重。但是,在淘宝上买个假货不会死人啊,你坐了杀人犯的车你试试能活吗?看到有个网友说了一句话,一针见血:没有滴滴平台,你敢乱坐陌生人的车吗?在我看来平台监管就是预防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的。扁鹊之所以是神医,是因为他能在还没发病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人快要生病了。监管的作用就是如此。等出了大事故再去补救,做事后诸葛亮有用吗?没用。亡羊补牢已经晚了,因为一旦出事就是生死大事。
至于业务场景设计问题,在软件设计上,很多产品经理都是拍脑门拍出来的。想想前些日子平安银行研发和产品经理打架事件就知道了。那么滴滴的场景设计是怎么出来的?不得而知。希望那个说滴滴社交性感的那个高管走好不送。
写在最后,滴滴短短几年发展成如此规模的一个公司,自然有其道理。但是那句话说的好,步子迈的太大,容易扯着蛋。我觉得,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沉下心来,埋头做自己的业务做自己的产品。而滴滴天天想着5000亿市值,是不是太浮躁了?可以这么说,哪怕你上市万亿市值,出了这种事,一个星期就能给你跌没了,讲那些虚头八脑的市值,有毛用?
没有社会责任感,没有人情味,根基不稳,底蕴不深,过于浮躁,金钱至上,漠视生命。
抛却谴责,这是我对滴滴贴上的几个标签,一己之见。
至于谴责,我在私下已经骂完了,就不付诸于文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