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这词出现以后,我认为自己必定是它的一分子。原因如下:不管好吃孬吃,上了饭桌,总是最后下桌的那一个。明明吃饱了,陪人说话,一定重捉了筷子再度开吃,W女士称之为“见饭亲”。一个见饭亲的人怎么可能不是一枚吃货呢?与“吃货”这词搭讪上以后,我便以“吃货”自居了。
喜欢读一些“吃货”论吃的文章,由此见到了各色“吃货”摆出的吃喝江湖,见多了,不免对自居的这个吃货身份怀疑起来。
吃货者,当有会吃、吃过、会做三样本事才好。会吃,是知道吃什么最好,吃哪个部分最好,去哪里吃最好。吃过,是常走吃喝江湖,见过武林大会,某门某府特殊集会、甚至高大上私会的常吃佬。会做,是吃货行当的大家子,有真功夫,能说出一二三,更能拾掇出四五六,自己能哄得了自己的胃肠。
如我,一则并无机缘游走吃喝江湖。二者日常所食平常寡淡。有回与同事吃自助,鸡鸭鱼肉略动而已,独取清粥小咸菜再三,不然似不能饱。何处做不得清粥咸菜?非要来饭店破费!同去S女士微哂曰,“农民吃法”。S女士并无歧视农民之意,不过瞧我吃法太过家常不够经济罢了。三则虽阅读大量吃货谈吃的文章,甚至各样讲吃食的电视片,并无任何涎水流出,喜欢、惊讶又不动心,与一枚吃货的行止不符。
如此种种事情之后,重新评估我的“吃货”身份,自当得出新反馈,昔时自命实在不妥,我不过是个寻常便得见的贪吃之人罢了。此种同类,天下减肥团体里,一划拉一大堆。
虽然脱离“吃货”对伍,但看人家举箸大快朵颐的兴趣分毫不减。人家饕餮我开心,却是为哪般呢?起初不解,慢慢地想明白,我喜欢的与其说是美味,不如说是通过认识美味而触摸到层层叠叠的烟火气息和安定生活。
休息日,娃爸用小盒子看《揾啖食》,我干点零碎小杂活,也跟着看了大半。片子抓了大把广东人常吃的食物扔给观众,一并也扔下一地广东人的生活。
食物从来不仅仅是食物,纵使寻常得俯拾即是,低头不见抬头见,里面也沉淀着肥润沉实的人生。
有一集讲顺德鱼生。南方水系发达,湖塘河汊众多,鱼多且鲜,喜吃鱼慢慢流变成一样传统。有一家餐馆师傅演示鱼生的制作,片刻功夫,一条鲜鱼化成雪白的鱼生铺满砧板,大小均匀,薄如蝉翼。师傅说,以前学徒,师父总让切姜丝、洋葱丝等,过了两三年,才能站到砧板前练习切鱼生。
看着师傅运刀如风,思绪不免开了小差。想起看过的鸡汤文里的典型呻吟:我都努力了这么久,还没有看到希望,我还要努力下去吗。诸如此类,林林总总。忍不住想把那些娇滴滴发话的人拉到餐馆里让大家练习练习切鱼生。做好一道菜都要学习好几年甚至不止呢,你所谓的努力了这么久究竟有多久呢?按我认识的一些人的情形估计,不到一年都自认为很久了,如此,看不到希望,又是多么正常啊。
还有一集讲竹升面。那个面竟然是用碗口那么粗,两米多长的竹杆一下一下压出来的。年轻的小师傅分腿坐在竹杆上,一起一落,咚咚有声。小师傅笑,开始做时,不停地用力用力,屁股疼得都不敢坐呀!普普通通十来块钱的一碗面,也要花下狠力气才做得出来呢。
许多人为自己规划了美好的前程和生活,同时深知自己并没有与美好梦想匹配得上的能力和才华,于是信誓旦旦地开始了努力的征程,但其中的大多数连压盆面的狠力气都舍不得付出,就不停地抱怨着辛苦四处求安慰最终在努力的征程上偃旗息鼓。
还有一集讲肠粉。有一家老店坚持老法用竹匾手工制粉,顽强地坚守着老味道。还有个年轻小伙子持续不断创新,连鸡尾酒味道的肠粉都做了出来。老店也罢,新店也罢,各有各的坚持,各有各的顾客。
许多有志于向梦想出发的人常常在努力一程无果后开启自我怀疑模式,我的选择对么?找人商量?换方向?有时候,你们或者我们并非真的需要人商量,甚至对方向的把握自己都心知肚明,大家缺乏的是坚持下去的毅力和面对困境的勇气。
看完片子之后我有了一个建议,是对不停地反复地到鸡汤里寻找力量寻找支持的朋友说的,鸡汤让它凉一会儿吧,来看看《揾啖食》,再到厨房,给自己像模象样地准备一餐饭,吃饱喝足,该读书就去读书,该锻炼就去锻炼,该收拾屋子就去收拾屋子,该工作就去工作,把喝鸡汤之前想干的事接茬儿继续下去。少问些问题,多花点力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