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傅雷曾说过:“《约翰.克里斯朵夫》不是一部小说,或者应当说它不只是是一部小说。它是一部人类的史诗。”《约翰.克里斯多夫》它描写的是克里斯朵夫从童年、青年到老年一生中与内在自我的战斗历程,是他在精神上所经历的,所战胜的艰险的记录,是征服内在自我的历程。《约翰.克里斯多夫》不只是讲述一个人的故事,它是所有追求自由、真理与梦想,为爱人与被爱而努力的,真诚生活的所有人类的象征,克里斯多夫是他自己,也是我们自己。
真正的光明决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决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克里斯多夫的一生不是没有沉沦堕落过,不是没有被兽性的自我支配过,但是,他从未屈服过。每一次的精神风暴过后,他又复活了,他的强大的生命力,他那顽强的意志力趋势他一次又一次地自拔于更新。他感觉自己死了,但是往往是更好地活着了。就在这不断地与自我的精神的抗争中,克里斯多夫的精神境界也在不断地健全完善了。就像书中那句令人难忘的话语说的:“一个人出生以后,在幼年的时候他被各种谎言所填满。当他觉醒的时候,当他成长起来的时候,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呕吐,把这些谎言都呕吐出来,重新开始。”他的一生,是在无数次的重新开始中完成的。
我们知道,克里斯多夫出生的地方,是德国莱茵河畔一个小城市的穷音乐师家庭,祖父从小为他灌输的一些英雄主义的想法,使他从小立志要当一个大人物。早熟的音乐天赋让他早早成名了,受到了所谓公爵的赏识而成为了宫廷乐师。然而,在他的心中,那股神秘的但是可以控制他的力量在蠢蠢欲动,即使是家境败落,生活重压之下也没能使他安分守己地过那世俗所认为的日益光明的生活。随着年龄的渐长,他竟然发现了他所敬仰的几位音乐大师的作品中也充满了虚伪与造作。他进行了毫不留情地批判,有理的无理的,并以此为快感,他自认为掌握了真理,他桀骜不驯,他激进批判,结果是他失去了公爵的宠爱,把所在的乐队和观众都得罪了,他并不以为然,他狂妄地认为只有他自己发现了他们民族的弱点,无情批判他的祖国与民族。在这期间,他像一只发狂的猛兽,与所有人为敌,听不进去任何的劝告,他要倾诉一切,但他找不到真正的知己。所以,他也藐视一切,他过分地狂妄了。而实际上,他的内心是无比的真诚的,他批判为金钱而艺术的艺术,他追求真理,他呼唤一个充满活力,真诚有内容的艺术境界的到来。他挥舞着长鞭,批判那些有碍于真理有碍于真正的艺术的东西。他没有要怨恨伤害任何人,但是却是把大批地人深深鞭挞抽痛了。于是,他们连成一片把他打倒了,让他失去从前所有的容许二跌落谷底。然而大家不知道,只要他内在地那股力量还在,他就可以重新开始。
他在来到法国之前,他批判德国,到了法国沟,他却又同样横冲直撞地去征讨法国社会与艺术的谎言,他否定一切,他的精神又在经历一场风暴的洗礼。同样,他坚信生命可以永远向前。我们可以发现,在他激烈昂扬的青年时代,他是吃了奎了,但是他是始终相信爱,追求爱与自由的。在与奥里维的结识,或许对于她性格的影响是巨大的。奥里维虽然身体虚弱但是头脑清醒,他和克里斯多夫一样藐视不公,痛恨腐朽,不屈就于任何成就。与克里斯多夫不同的是,他太理性了,太清醒了,他控制住骚动的内心,用宁静的智慧在熙熙攘攘地师姐保持心灵的喝瓶。也许这也深深改变了克里斯多夫的迎合。与此同时,与葛拉齐亚的交往以及柏拉图式的爱情,像一股清澈的阳光,以一股柔情包围了克里斯多夫。在长久的旅途与自我征程中,克里斯多夫糅合了德意志,法兰西和意大利的长处,创作出了他一生胸最伟大的作品
岁月流逝,充满激情斗争的生活也过去了。如果把他的一生的自我精神斗争看成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那么,他的童年个老年在两边,中间最高点是他批判激进昂扬的顶峰,而最终回归到与童年同一水平线上,不同的是,童年时是一无所知的平静,老年是了解一切后的平和从容,精神波澜不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