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需要“试误”,尝试的“试”,错误的“误”。需要“不听话”。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在书中写道:
我和先生几乎不会因为女儿圆圆做错什么事而批评她。打了碗、尿了床、往墙上乱画等等,所有这些小事在我们看来都很正常,我们甚至不会表现出吃惊,相反,在这样的时候 ,我们常常会开个玩笑,以化解孩子的尴尬。
除了在这些小事上我们不会对孩子大惊小怪,在“大事”上她“犯错”了,我们也是同样的态度。
圆圆在幼儿园小班时,班里有几个孩子是全托,即晚上也住在幼儿园,她可能对小朋友晚上住在幼儿园的生活有些好奇,就跟我说她也想全托。我当时没有同意,但圆圆当时很有想法,她后来又跟我说了一次,我就同意了。
给她买了全套寄宿用品,交了两个月的全托管理费,她很兴奋地开始了她的“新生活”。周末接她回家之后,圆圆突然对我说,妈妈,你吧幼儿园的洗脸盆拿回来吧。她开始打退堂鼓了,我并没有说什么,只是问她,是不是不想住幼儿园了,她不好意思的点点头。我不想让孩子难堪,就说,好,不想住就不住了。
给她置办寄宿用的一套东西,再加上两个月的全托费,这对我们当时的收入来说,是笔不小的开支。她只过了三天寄宿生活,这笔钱等于白花了。但我绝不会说“我当初不让你寄宿,你偏不听……”之类的话,更不会因为花了钱就坚持要孩子再寄宿两个月。
在圆圆成长中,她有很多次这样的“决策失误”,这些“失误”会给我们带来一些麻烦,甚至会增加一些我们的经济负担,但我们从不指责她,更不会惩罚她,最多简单和她分析一下事情。我们相信,每个“失误”本身就是最好的指导,她只要感觉到了不对,就一定会从中收获经验和教训。
而且我们允许她在同一件事上犯两次甚至更多次错误,我们坚信,没有哪一次错误是白犯的,即使相同的错误,每一次的收获也是不一样的。
就一个孩子来说,他内心自信平和,比谨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错重要;他有自我选择的勇气,比选择正确更重要。
孩子从来没有错,只有不成熟。用“犯错误”来评价孩子的某种行为,本身已是错误;以强制的方式要孩子符合成人要求,更是错上加错。不许孩子“犯错误”,本质上就是在剥夺孩子的自由。
家长和教师是否给了孩子“犯错误权”,有一个试金石,即当孩子做得不够好时,你心里真正的想法是认为孩子有过失,并为此生气;还是发自内心给孩子一个宽容的微笑,知道他又从这个过失中得到了经验,并且为此感到欣慰——理解了自由的价值,就会承认没有一个孩子的过失是不可饶恕的,每个过失都是他收获经验的一次好机会,错误的经历同样有正面教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