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读完整部论语,再回到第一句话,孔门弟子把它放在首句,其用心良苦可见一斑!
纸上得来终觉浅,深知此事要躬行。
躬行。躬行。躬行。三遍。
学而时习之,重点在于“时、习”,即时常践行。历史尚且有规律,惊人的类似,我们人的个体,在行为思维方式上自然也有规律有类同。论语涉及的几乎是人人都会遇到的事和思考的问题,无论其性格。
例子很多,随便说一句“临之以庄,则敬”。
孔老夫子之所以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大概是他对每个人,都以一颗庄严的心去对话吧。
对外人,对亲密的人,对父母,对同事,对朋友,尤其是对待孩子,不单单是表面上讲话的尊重,还有内心的庄重。
很多父母的权威的总是缺少尊重的成分,在此自省吾身一下:
以尊敬庄严的心的去对孩子讲话,孩子自然就敬重你了——内心深处的敬重。也算是言传身教吧,孩子们对他人的交流方式,可能也无意中有了这颗庄重的心,对自然,对物,对人。
这样的感觉一旦浮现,从心底感到一种“不亦乐乎”。
躬行的结果是一种欢愉,极大的欢愉。
欢愉了就想分享,开心了的要告诉全世界,人的本性使然。而身边不见得就有同气相求之人,所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同门为朋,同志为友。所以,依然欢乐。
想起我的朋友芭比,无论多少年没见,只要碰面就可以聊的彻夜不眠。
当然不是谁都共鸣,所以——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奢望每个人都能理解你,不奢望你周围亲密的人都能有和你共振的感觉。彼此的世界有交集也好,无交集也罢,我们需要保有一种对未知的尊重,你对他人的未知,正如他人对你的未知,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