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三载回忆
附 录 二
晚年文章
18,安乡初级中学的一段经历
我 1952 年下学期考入湖南省安乡初级中学(现安乡一中)。同年级是 22、23、24 三个班。我和小学同班同学熊文重、金阁樑、胡绍先、覃子匡、金行荃、汪德贵、邓金霞、杨学珍在 23 班。校址在龟山坪,进校门就是大操场,场内布置有篮球场、排球场、垒球场、单杠、双杠、爬杆、扒绳、吊环、跳马等体育器械。东侧是学生宿舍和食堂生活区。教室在大操场的北边,房子呈口字形布置,全是青瓦屋面木造平房,各个教室有前后四个门,两边木墙面除门都是木窗,室内光线好,空气流通。口字形平房中间是操场,也有排球场和篮球场。
学校老师都是安乡县有名的教师,知识广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有的教师是名校毕业的大学生。1952 年,有一天我们班上语文课,老师没有讲课本上的内容,很严肃很认真地讲述北平(京)学生运动游行示威。他说 17 年前的今天,几千名有组织的学生上街游行,情绪激动,拿着旗帜,举着横幅标语,喊着抗日救国的口号,有的在街上演讲,大量军警阻止学生游行,用棍棒、皮鞭和枪抽打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抓捕学生,学生们奋不顾身与他们搏斗的壮观情景。讲了这件事的起因和影响,以及重要意义。我们听得认真,也很感动。原来这一天是 12 月 9 日,是著名的一二·九抗日救亡学生运动。老师讲述的是他身临其境的自逑。这是我们班进入安乡中学后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至今记忆如新。这位老师是北方人,可惜不久调走了。我们的老师授课条理清晰,有时候还很幽默,如物理老师熊兴野讲课说电的两极,异极相吸引,好比男女之间的吸引,弄得满堂大笑,增加了欢乐气氛。地理老师颜昌镒是安乡中学创办者之一,又是老校长,是革命烈士颜昌颐的弟弟,写得一手工整的方格粉笔字,枯燥的地理课,结合地域的风土人情讲得有声有色,很便于学生记忆,我有体验,也有收益,每次考地理都在 80 分以上。教生物的是宋承尧老师,人很和谐,文质彬彬,授课时常用生活中的一些事例来讲解课本内容,加深我们的理解。他的妻子是我小学算术(数学)老师,也很和气。教数学的是刘仲梁老师,他在授课中,引导学生思考解题的方法,探索用各种方式解题,启发学生的分析能力,提高数学知识有很好的效果,我深受其益,为后期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好基础。语文老师周裕宽在安乡简易师范教书多年,功底深厚,学生遍布全国,我班同学在他的教诲下,打好了牢固的文学基础,有的后来成为地方文化名人,如安乡县志主编、安乡县文化名人熊兴炎。学校很注重文体教育。在音乐教育上,老师教学很认真,如教乐理知识,还要我们学会听音乐之后写出音乐简谱,考查学习效果。我虽然唱歌声音不怎么样,但笔试理论考试基本是满分。学校的体育教育,老师除教正常科目外,根学生体质,培养对体育项目的兴趣,强调要刻苦锻炼,运动项目动作,要从不会到会,从少到多。例如扒杆、扒绳、引体向上动作原来我一次都做不了,在毕家悦老师的指导下,坚持天天练习,扒杆和扒绳可以很轻松地扒到顶,引体向上可做 40 多下。我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提高。学校定期举办运动会,同学们都踊跃参加。我也参加过短跑、跳远、跳高、乒乓球这些技巧的项目。乒乓球比赛在年级中还得过亚军。
初中阶段的生活,有辛苦的日子,有大水灾的苦难经历,也有生活的乐趣。
我的经济供给靠三祖父在县城做生意,因为大婆婆(大祖父妻)和二祖父在五合剅村是五保户,无经济收入。三祖父一个人做生意,没有帮手,没有人做饭。第一学期在校寄宿,住上下铺的床,初试集体生活,有新鲜感,很快就适应了环境。洗漱间地面潮湿,有一次急跑摔倒在地,好在人未受伤,把脸盆摔坏了,脸盆是借蹇在斌同学的,他急着要我赔,我没有钱,这是独自在外第一次遇到的困难,讲了好多好话,回家找了一个铜脸盆还他,才免除了麻烦。
第二学期开始走读,在学校搭早餐,在熟人家搭中晚餐。每次中午都吃得多,他们就说你是不是没吃早餐,我不回答。我确实没有吃早餐,早餐钱省下来,全都用于到新华书店买学习参考书,买社会知识书和《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暴风骤雨》《吕梁英雄传》等一类的小说。因为经常光顾新华书店买书,有一次新华书店还给我发了一枚购书奖章。此事后来被发现,亲朋好友都说,十四岁正是发育期,不吃早餐对身体不好,我也感觉上午饿得慌,不好受,接受了。
初中二,三年级走读,在家吃住,我和三祖父自己做饭。那段走读期,我是很辛苦的,三祖父年纪大了,生意又不好做,收入少,我零花钱很少。走读期间基本是我自己做饭,每天晚上多煮点饭,天未亮就起来炒剩饭吃,无论是炎热的夏天或严寒的冬天,我都准时做早餐、吃早餐、早到学校。常常是我到校时,学校尚未敲起床钟。有一次下大雪,我到学校,教室门未打开,级任(班主任)老师周裕宽起床给我开教室门,关切地说这么冷,喝点热水,暖和暖和身体,太早了,我说能承受,早来好利用时间看书,早晨最好记书本知识。这段时期,虽然很辛苦,但是学习有成绩,很乐意。
我们走读生,本地叫跑通学的学生,附近的同学上学时,大都邀着一起到学校。我和钦时中以及熊泽润三人多数时间是结伴同行到安乡中学,如果是夏天,熊泽润常常穿着拖鞋,头戴一顶草帽,手拿一把扇子,学着济公活佛的样子,边走边唱阿弥陀佛,我和钦时中跟在后面走,一路欣赏,也算上学路上的一个乐趣。我们走读生自愿组织自习组,晚上在同学家里做作业,我们自习组有金阁樑、聂净尘、覃子匡、熊文重和我,地点在金阁樑家和聂净尘曾做过学徒的药店(聂父亲也是店员)内轮换。金阁樑家是在北正街永茂百货颜料店,有茶水,有煤油灯照明,比较方便,聂家药店是煤气灯,即打气烧煤油的灯,做作业很亮。自习时,大家讨论作业中的难题,表述自己的见解,取长补短,互相学习,效果很好。这种晚自习一直持续到 1955 年上半年,初中毕业。
安乡中学的三年学习生活,还有二件事记忆犹新。
第一件事是首次愉快的旅行。1953 年上学期,学校放假几天,我班的聂净尘,覃子匡,熊文重,胡绍先,邓金霞,杨学珍和我,约定去黄山头参观荆江分洪工程的南闸。住在黄山头附近的几位同学,邀请我们到家里做客,并做导游。放假第一天,我们在五总码头租了一只帆船,恰好当天吹南风,帆船风蓬升起,逆水顺风,经书院洲河,到虎渡河,又逆水经过黄狮嘴到梅景窖上岸,李万清、潘文清等同学接待了我们,晚上分别住同学家。第二天潘文清同学做向导,步行到荆江分洪工程南闸,看到南闸 32 孔弧形钢闸门排水的雄伟景观,到南闸纪念塔,瞻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题词,荆江分洪工程简介,深受教育。黄山头是湖北公安县与湖南安乡县的分界山,以山顶为界,主峰海拔 286 米,似平原竖立的一枝旗杆,青山绿地绿水景色秀丽。黄山头顶峰有一座庙叫谢公殿,我们进殿后开了一个玩笑,女同学邓金霞和杨学珍向谢公跪拜时,我们几个男同学站在谢公前面,她们一看是我们,马上起来,我们一走她俩又拜,反复弄了几次,当时觉得很好玩。第三天到大杨树女同学张继香家吃中饭后,乘船返回安乡县城。几位同学父母都对我们非常热情,每餐都有鸡鸭肉鱼,床铺也很干净,把我们这些十五岁左右的学生当贵客,呈现出同学间的深情友谊,也是接待我们的同学家长,对其子女的高度尊重。虽然这次出行在本县,最远只有 60 多里,这是我们的首次远行,最愉快的出行。
第二件事是 1954 年的大洪水。1954 年发生长江历史上的大水,荆江分洪工程发挥了调洪作用,洞庭湖区特别是安乡县才避免了灭顶之灾。7 月下旬和 8 月上旬,安乡县城只有县委会以北的民主街,五总的一小段没有淹水外,其他到处都是一片汪洋。我家屋前是大兴街,屋后是大河。楼下淹水 1 米多,搭木桥板行走。外去要找木划子(小木船)或用木排。全县 22 个堤垸溃决 15 个。我母亲和大春英姑妈所在的安裕垸溃决,都是在堤上搭的草棚生活。我在大祖母住的五合剅堤段,第一次遇到抗洪抢险,目睹了抢险队员打木桩护堤,堤外填土防渗,堤内开沟排渗抢险的惊险场面,保住了安丰乡的堤垸。这次洪水,不仅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灾难,也给生活带来极大的困难。鱼米之乡的安乡,吃的大米是从云南、贵州调运的。还从外地采购了好多干菜。记得那时天天吃的是干萝卜和豆豉之类的干菜。涨大水,鱼多又便宜,鱼比米便宜,1953 年国家就实施了粮食统购统销,米7.8 分钱 1 斤,鱼 5 分钱 1 斤,鱼差不多当饭吃。炒菜也是用鱼油。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度过了这个大灾年。
2020.7.7(登载《道客巴巴》《安乡论坛》《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