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第四期约练挑战第68次,本周第一次
早上6点参加了关于初级班第12次课程的复盘,几位老师的分享让我强化了对心理咨询基本功的认识,同时也意识到我的基本功是最最需要提升的地方。
1焦点中的“倾听”: 当事人在乎的人、在乎的事。 当事人想要的是什么? 当事人的努力、付出、坚持? 当事人的成功经验?
2焦点中的“引导”:不带有任何目的,只是让来访者思考,
3共情: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体验、理解、表达并取得反馈。换位理解;站在对方角度去理解对方;但容易误解成“说情”,大篇幅地复述来访者的话,应尽量减少“说”的成分;要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到对方的感受;共情来自内心,比较真,说情只是停留在嘴上,动心的成分较少。
共情的前提是感受到对方(来访者)的情,共情很难做到,因为要深度感受对方的感受,进入到他的脉络中,听到他的故事,看出他的在乎,理解他的难处,总之,要站在他的角度上说话。
二、第四期约练挑战第69次,本周第二次
上午九点参加了关于焦点初级班第二课的复盘学习,李老师带领大家重新温习了焦点的五个聚焦,以前听这堂课时以为自己都明白,复盘时听了李老师加上生活案例的阐述,才明白我以为的懂得只停留在字面意思上,并不是真正的明白,生活中怎么具体应用还是一片空白。
将焦点理念烂熟于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上。
第四期约练挑战第70次,本周第3次
下午三点参加了一场由我做观察员的约练。
这次在旁聆听整个咨询,我不象以往一头雾水地猛记咨询内容,而是努力用心去感受来访者的感受,努力去感受咨询师是如何陪伴和协助来访者梳理来访者思维脉络。虽然仍然没有十分清晰,但今天我看到了咨询师在共情这部分做到的:认真聆听,不打断插话,准确描述或概括出来访者的感受和想法。这使得来访者老师能很放松,敞开地诉说,咨询师提一个问题,来访者自己没有答案时,就等着来访者,不着急,来访者真的是边说边思考,答案逐渐清晰了。
咨询过程中特别精彩的几处,
1一个是针对来访者对当前的状态用笑声来回答时,咨询师就这个笑声和来访者讨论,这里面都包含了些什么?来访者边思考边说:复杂的情绪,无奈,只能接受?
2咨询师将"笑声"重新建构,“这个笑算不算是给心灵美个容”(事后采访,咨询师老师说既心疼又敬佩来访者老师,敬佩她对待挫折用笑声来面对)!
3咨询师使用了对“情绪”的外化技术,起名,用什么代表?看位置远近,对它的评价打分,它给你的未来带来什么影响或提醒?它给你带来两种感觉(矛盾的)这会给你未来生活带来什么不同?当你说完这些,再感受它,它有什么变化?(打分)结束后,你会怎么对待它?
4咨询师结束前请来访者就今天收获到的总结一下,并讨论回去以后怎样面对情绪的到来,进一步强化了来访者的方向。最后咨询师用冲浪小姐姐,情绪扰动就象是拂面过来的风的比喻,非常生动,画面感十足,更加赋能来访者。
5咨询师随时的赋能,感受到并反应出来访者的感受和想法,用“咱”代替“你”,建立出深深的信任关系。
<摘抄>共情
一、
共情是指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体验、理解、表达并取得反馈。换位理解;站在对方角度去理解对方;但容易误解成“说情”,大篇幅地复述来访者的话,应尽量减少“说”的成分;要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到对方的感受;共情来自内心,比较真,说情只是停留在嘴上,动心的成分较少。
在心理咨询中,“共情”更是咨询师应具备的最基本能力以及重要的基本功之一。
“共情”得当,会让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顺利推进咨询。但如运用不当,则会带来负面效应而影响咨询效果。
心理咨询中,稍有不慎便会将“共情”变为“说情”。
面对来访者的倾诉,一种情况是咨询师口头上说“我理解你”,而非真正从内心理解,来访者是能感受到的;还有一种情况,咨询师担心冷场,总想通过一定的方式,让来访者能及时感受到被咨询师理解到和倾听到,于是,咨询师便不断地予以回应,而且是大篇幅地用语言回应,这样的机率多了,便容易把“共情”变成“说情”。
在“说情”的情况下,来访者要么是听到的应付性的回应,要么是感受到咨询师的回应过多。当咨询师的回应过多时,有甚者还会打断来访路的思路,中断来记者的表达。由于来访者感受到被“打扰”,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而情感的开关不能完全打开,思绪不能完全释放, 程度严重者会因这些细节而抗拒表达,直接影响到咨询效果。
那么,究竟如何做才是真正的“共情”呢?
咨询师做到感同身受是关键。咨询师能否听懂来访者,能否与来访者同频共振,适当的语言回应是有必要的,但绝非是全盘复述来访者的陈述,所以,也不能把“共情”理解为理解性复述。
共情,是要以来访者为中心,耐心地倾听,用心聆听很重要。对来访者的共情,必须做到内心的接纳,从内心深处理解来访者的感受,不带有自己的预设,不对来访者的做法持正确或错误的评判,而是真诚地和来访者一起,理解来访者在他所处的环境中的不容易,理解来访者当下的难处,认同来访者存在的一点点成功经验,欣赏来访者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还能来做咨询,还对自己负责,还努力想改变的勇气。
当咨询师真的和来访者融入一体了,哪怕是非语言的信息也是对来访者的“共情”,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惊喜的表情,亦或轻轻一声“哦”、“嗯”、“真好”等,都能让来访者接受到咨询师的真诚接纳和深度共情。只有“共情”到位了,来访者才会敞开心扉,咨访关系才会融洽,从而从根本上确保咨询效果。
故而,“共情”是咨询中非常重要的基本功之一,理当深入理解、细细品读、恰当运用之。
二、
在心理咨询中该如何“共情”(上)
如何共情?共情到什么程度?共情几次?这些问题都是咨询中实实在在会遇到的问题,更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基础。
共情的概念
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是由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所阐述的概念,却越来越多地被各种疗法所采用。在对共情的理解和应用上,各种疗法的观点逐步趋于一致。
关于共情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内心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罗杰斯认为良好的咨询与治疗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的功能,而共情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三个充分必要条件之一。
共情就是“关怀一个人,必须能够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须能够好像用他的眼睛去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样,而不能把他看成物品一样从外面去审核、观察,医生必须能与他同在他的世界里,并进入他的世界,从内部去体认他的生活方式,及他的目标与方向。”
罗杰斯对共情的解释是“咨询员能够正确地了解当事人内在的主观世界,并且能将有意义的讯息传达给当事人。明了或察觉到当事人蕴涵着的个人意义的世界,就好像是你自己的世界,但是没有丧失这‘好像’的特质。”
共情有利于咨询师与来访者建立并发展治疗关系,能够促进信任与相互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帮助来访者主动去寻找内心的症结,加深自我理解,为咨询师后续将要进行的心理治疗解释做好准备。
共情的层次与分类
共情分为两个水平,即初级共情和高级共情。初级共情只是说出了来访者的感受;而高级共情则是指咨询师能够深入地体会到来访者内心的各种情感,能够理解他的痛苦来源,他内在的动机、目的、态度和愿望等。
在心理咨询中该如何“共情”(中)
你会怎么做?
某女来访者,有女儿11岁,在上体育课时晕倒,被送医院,发现有先天性心脏病,需要手术治疗。妈妈在两个星期内为女儿选择了最好的医院,急切地办好了住院手续,并亲自把女儿推进了手术室。
经过“漫长”的等待,女儿做完手术,推出手术室,妈妈那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手术后第三天,女儿突然出现心率失常,抢救无效,去世。
妈妈非常痛苦、自责,认为自己作为妈妈,太粗心了,很失职,那么多年竟然没有发现女儿有先天性心脏病,导致女儿失去了早期手术治疗的机会,认为自己不应该这么快就把女儿推进了手术室,或许不做手术的话,女儿还能多活几年,“都是我害死了我的女儿!”
针对这个来访者,咨询师在耐心倾听、关注的同时,该如何与她共情呢?
“我能体会,你现在很痛苦。”咨询师的这句共情回应,虽然说得很符合妈妈的感情,但是,又太表浅了,因为没有说出妈妈为什么会这么痛苦。
“你失去了女儿,你会感到很痛苦。”这个共情反应,虽然说出了痛苦的原因是失去了女儿,属于“理性共情”,但是又太理智了,却没有说出妈妈的动机、目的和挫败感、自责自罪感。
“你本来是想尽快治好女儿的病,让她尽快恢复健康,可是,最终还是没有能够保住女儿的生命,这让你感到很无力,很挫败,甚至很自责。”这句共情,不仅说出来妈妈的多重情感,还能够把妈妈的目的和动机说出来,妈妈听了之后,会感到咨询师在更深层面上理解了她的痛苦。但是,这句共情,总是在谈论妈妈的负性情绪,仍然是比较“消极取向的”。
“你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已经做了你所能做的一切,我理解,你是非常爱你的女儿的。”这句共情,就能够积极取向地去表达妈妈的情感和愿望,会比较能够帮助妈妈从自责自罪的痛苦之中走出来。
在心理咨询中该如何“共情”(下)
共情的注意事项
1共情是在关心、关注、理解来访者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工作。共情要力求准确。这需要咨询师放下自己的假设和先入为主的主见,真正地去关心来访者,以来访者为中心,对来访者多加倾听,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来访者,为来访者着想,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做到共情回应的正确性。如果实在没有把握,可以使用“大概”、“可能”、“或许”这样的词语。例如,“女儿的去世,可能会让你感到很内疚。”
2在来访者正在讲述时,尽量少去用共情技术打扰或打断来访者的谈话,让来访者感到被尊重,可以自由地表达他自己的各种想法。
3共情的最佳表达时机。最好是选择在来访者最痛苦的时候,特别是在他痛苦得难以说清楚自己的情感的时候。这时候,咨询师的共情,会深深地感动来访者。
4要注意先从感性共情开始,然后逐渐地深入到动机和愿望,最后是理性的共情。
5尽量注意避免过多地做“消极取向”的共情,而应该从说出来访者的消极情绪,逐渐地过度到说出来访者的积极情绪和愿望,最终达到“爱”的高度,比如与上述的来访者说:“你是很爱你的女儿的。”
6共情并非越多越好,而应该次数适度。咨询师的共情,在整个心理会谈中,一般是先少后多,但是,在一次50分钟的会谈中,咨询师大约共情三次左右,是比较适中的,而超过5次,就会显得有些偏多了。
尽管共情是一项很有效的治疗技术,但是,仅有共情是不够的。在心理治疗会谈中,要注意将共情与倾听、提问、情感表达、理解与解释等技术结合起来使用,才能取得较好的会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