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对于我们来说已经诞生了一百多年了,在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汽车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中的就是汽车的动力系统的原理,都是靠燃油燃烧后产生能量推动车辆前进,是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典型直观表现,在整体车辆的使用上,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根据不同用途产生不同的车辆,不同车辆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近十年的发展情况,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发达了,一辆汽车从零件变为一辆完整的汽车,最快只需要2小时。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你睡一个午觉的这段时间里,一辆汽车就制造出来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统计,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04亿辆,与去年底相比,增加938万辆,增长3.18%。 而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自然是依附于汽车市场的规模,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汽车后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突破5400亿元,2016年达到8000亿元,到2017年底,中国汽车后市场规模已经超过1万亿元,年增长幅度达到20%-30%。 万亿市场正在开启,巨大的市场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汽车后市场,而且国外知名企业也已开始进军中国汽车后市场。整个市场竞争越演越烈,真正的“厮杀”才刚刚开始。 而更让人揪心的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汽车后市场貌似变成了一堆平台的天下,各种互联网从业者和各种投资人带着激情蜂拥而上,从O2O、B2B、B2B到B2B2C、SAAS、PAAS、LAAS...各种数字、字母带着深意和高大上的感觉扑面而来。庞大的汽车后市场(万亿级)时代来临!
但是长久以来行业细则不规范,修车标准不同意,修车价格不透明,使得广大车主养车不轻松、修车不透明、开车不快乐。汽车售后市场乱象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对于深受其害的消费者而言,对于服务乱象横生的现状更是深恶痛绝。一直以来,汽车售后服务可谓是汽车行业投诉的重灾区。据中消协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去年机构共接到汽车行业投诉共18863件,其中售后服务投诉4105件,占比超两成,主要集中在不履行三包义务、同一质量问题多次维修和不履行售后承诺。
除此之外,据最专业的汽车维权平台汽车投诉网统计,2015全年共接到有效投诉8200宗(不含邮件、电话、传真等其它方式),同比往年略有下降。但从投诉方向来看,汽车售后服务同样不容忽视,占总投诉量的27%,所涉及的问题与中消协的反映的大同小异。其中“服务态度欠佳”的投诉量最大,达到1240宗,厂商的渠道网络建设服务质量有待提升;而欺诈行为的投诉量占比近15%,达1173宗。主要体现在销售人员在销售中急功近利、为达到销售目的而不惜虚假承诺,甚至是恶意欺骗而导致的销售欺诈;也有部分4S店为了更多的赚取利润,采取蒙骗手段要求车主扩大保养范围,甚至是将本该保修的部件要求车主买单等保养欺诈等。
实际上,在汽车售后市场规范方面,国家在政策方面其实并不是没法可依。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自2014年起国家便正式实施汽车三包法,然而具体实施效果并不尽人意。鉴于法规在具体细节责权不明晰而备受质疑,更有甚者认为此政策形同虚设,消费者在维权的方面依旧没有得到合理的保障。不难看出,汽车三包政策依旧欠缺强而有力的执行措施,直接导致汽车消费维权的困境无法突破。
对于“同一问题多次维修”或“小病大修”等问题,消费者或早已司空见惯。纵使经销商多次通过汽车部件进行更换处理,但依旧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车辆异响、异常抖动屡修不好等问题一直困扰消费者。据消协调查数据显示,近1/4的消费者表示自己的车辆在维修后存在二次返修的情况,返修原因集中在故障没有一次性修好/彻底解除或找不到故障原因等。虽说“小病大修”现状去年曾给央视315曝光过,并给品牌经销商当头一棒,但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此类情况根本无法杜绝,并呈现“死灰复燃”的情况。 更换的配件以次充好,配件质量不过关,配件渠道不统一,中间商层层加价,通过使用劣质件冒充同质件、原厂件,给车辆进行维修,从而漫天要价,由于车主的不懂,经常挨宰,更有甚者通过更极端的手段让车辆变得故障,在车辆维修过程中暗做手脚,短时间内会再次维修。(例如:修车师傅会在机油中加入白糖)
然而这并不是全部,除开上述的几个较为集中的热点问题之外,服务态度恶劣、收费不明示、擅自更换零部件、不提供服务维修凭证等也是售后服务投诉榜上的“常客”,投诉种类可谓五花八门,简直就是层出不穷。鉴于此,精明的消费者不约而同选择一些较为知名规范的售后维修机构,在他们看来,这样会更为划算,至起码免受垄断维修的约束。
与此同时,这也一定程度上减少品牌4S店的售后服务板块客流量,对于处在上升通道中的售后流失率更是雪上加霜。毕竟在目前经销商竞争如此激烈的形势之下,除了以薄利多销、厂家返利补贴之外,经销商更多寄望于顾客回店做售后保养、出险等,成为他们的盈利之道,与昔日光“卖车稳挣”的光景可谓大相径庭。正是由于新车销售利润大幅下滑,加强售后领域已成为经销商转型的重点发展方向,售后维修方面的收益随之也成为4S店的核心收入来源。
因此,为了留住消费者,经销商会针对不同情况采用赠送保养券、降低工时费等主动促销手段。然而长期累积的不透明与不信任,并不能挽救流失率,恶性循环还在进一步加剧。无奈之下,经销商以“不在4S店维修,汽车一旦出现问题,概不负责”为由,在售后服务领域捆绑消费者,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诸多不满,这无疑是维修垄断的典型表现。
总而言之,如果经销商的经营模式尚且如此,依靠售后服务盈利的现状不变,那么汽车售后乱象横生将依旧持续。一味依靠捆绑消费者进行垄断售后服务牟取暴利,而并非用诚信换取市场,经销商未来的日子将会更加难过。
为了打破这一市场乱象,汽车修理行业的“医改”,候鸟车服应运而生!全力打造便民利民、讲诚信、重质量、有温度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体系。
发展趋势
互联网引导汽车后市场几年间无数大大小小号称各种一站式汽车服务或全供应链平台的汽车后市场互联网平台汹涌澎湃此起彼伏。以我目前半个区域品牌连锁运营服务商和区域中转库配件配送中心的认识和格局来看,面对一个万亿级的汽车后市场,尤其是在汽车后市场供应链的链条上,任何一个供应链连锁企业或电商平台或区域内配件经销商,在三五年甚至是五到十年内都很难活成独角兽的样子,而候鸟车服恰恰掌握了全国26个省市的配件经销商,供应链已经达到成熟。
三大现实
现实一:汽车后市场是个以服务为导向的市场,它最终的服务对象是一个个以个体为单位的车主,所以汽车后市场究其本质核心就是服务,其价值体现也是服务,最终的服务对象车主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都由服务的好坏来决定。车主的需求虽然可能会多样化,但凡是车主自己不能自主购买或DIY完成的部分都会进入到各类终端门店来完成,比如4S店售后、综合修理厂、各类洗车美容及快修快保连锁店(包括全国连锁或区域性连锁)、聚合型汽配市场店、优质特色单店、街边夫妻店等等,因此服务的性价比、产品质量、技术水平、服务环境、服务态度等等综合因素,必然决定车主对终端门店的选择。
就目前而言,不差钱的金主们依然会一直保持在4S店的维修和保养,包括出险、理赔、救援等,配件是配件的费用,工时费是工时费,通常明码标价,合并计算。而一半以上的车主脱离了4S店的服务之后,更多的会选择综合修理厂和各类连锁机构以及聚合型汽配市场店或优质特色单店进行服务,脏乱差的街边店、夫妻店以及其他各类单店除了具备专项服务和特色服务的一技之长的店面,大多数半死不活勉强维持。 大多数车主选择门店服务,门店推荐并采购配件,绝大多数门店的利润建立在配件上,羊毛出在羊身上,通常最后和客户达成交易的方式是免掉工时费,久而久之,客户则习惯于对产品收费,服务免单,门店自身为客户养成了不良的收费思维。 少部分车主自行通过网络电商品台采购配件,带件到4S店以外的终端门店进行维修或保养,通常是快修快保范围内能做的事情,各终端店虽不情愿也很反感但能单独赚个工时费,做也就做了,好歹总算是服务有偿化了,但是一旦车辆出了问题,是产品的问题还是人工服务的问题往往纠缠不清楚。 但无论各门店以何种方式生存,无论是风生水起的还是半死不活的,包括4s店售后在内的各种门店都用简单的事实告诉我们,技术服务终究还是需要线下来完成的,无论是现在的人还是未来的智能化、机器人,规定动作的必须在线下终端门店完成,因此,目前、甚至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我们身边的终端门店仍然是汽车后市场供应链最末端也是最大的客群。
现实二:作为汽车后市场供应链最末端也是最大的客群,伴随着市场的教育、互联网思维的教育、客户服务需求的变化和升级,终端门店也在不断地优胜略汰不断成长,不断转型升级,竞争越来越激烈、需求越来越多,选择越来越多,而选择的理由是更多的是上游供应链资源谁能够提供更多附加值和服务。最直接的表现是,如果供应链连锁机构或电商平台或区域内配件经销商或系统软件提供商以及其他机构的的服务不足以打动终端门店,那么今年他用你的产品或软件或平台,而明年甚至是明天他可能就另换一家,即使是连锁型机构也难逃此厄运,就目前来看,好的终端门店或产值数百万以上的维修厂一周就可能就有好几个连锁机构去谈合作,那么很自然,谁能满足终端门店的需求,谁就能打动他。以比较有规模的正规社区洗车美容快修快保单店和综合修理厂为例来说,目前是否加盟某个供应链连锁机构的诸多需求早已超出了品牌和产品,而更多的加载了技术、管理、人才培训、营销推广、系统管理、店面导流等更多的增值服务需求,具体如:
[if !supportLists]1. [endif]连锁品牌是否有影响力,加盟之后对自己有什么帮助,能否间接带来更多的客户或者直接进行客户导流等。
[if !supportLists]2. [endif]用品、配件产品:是否正品、产品是否有品牌影响力、性价比如何、利润空间怎样、是否提供物流、到货速度如何、区域是否有中转库、利润空间怎样、是否可以索赔、是否带发票等。
[if !supportLists]3. [endif]是否有定期或不定期的店面辅导和人员培训(到店培训和区域或全国性培训,培训需求设计到厂家、店长、技术人员、服务接待、绩效考核、拓客手段等)。
[if !supportLists]4. [endif]是否提供新的盈利模式、服务标准和规范以及管控力制度等。
[if !supportLists]5. [endif]是否有统一的营销宣传推广服务,特别是,是否可以协助微信营销等。
[if !supportLists]6. [endif]是否有相关的系统和查询的手机网络平台:比如汽车远程诊断系统、搜索及查询工具、手机端的进销存+客户CRM管理系统等是否简单易学容易操作。
[if !supportLists]7. [endif]是否零门槛免费加盟、门店设计装饰是否厂家报销等。
[if !supportLists]8. [endif]其他更多需求。
看着以上需求和问题,说明的现实只有一点,终端门店已经被一波一波的同仁们教育的升级了,需求也升级了,如果缺少服务客户的精神、如果不能解决客户的问题和需求,不能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还仅仅是以卖产品为核心。
现实三:汽车后市场太大、产品太多、项目太多、平台太多、连锁机构太多,供应链最上端的资源方常规选择的方法是选择区域的各种代理商、运营商来完成区域市场的拓展和对下游的资源输出,由于真正专业的高级人才太少,能把产品推广和市场运作好的机构也太少,能把市场标准化和规范化运营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汽车后市场供应链链条上的大多数环节之间也都有着各种各样互相选择和洗牌的机会,上中下游链条之间如果仅仅是供求关系而缺少服务的深度、广度、密度,缺乏合作的稳定性的话,后果也显而易见。所以,致汽车后市场站在每一个供应链的点和面上的同仁们,面对现实脚踏实地的做好自己的服务努力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的需求或超客户预期的给予才有机会生存,才有机会仰望星空。
五个趋势
趋势一:主机厂阵营不甘于汽车4S店售后的客户大量流失,更多的主机厂甚至是国际品牌的汽车正在进入中国汽车售后连锁的行列。 包括一汽汽车二级服务系统、上汽的车享家、北汽的好修养、标致雪铁龙集团旗下的售后连锁品牌“欧洲维修”等正在抢占市场,“快修快保售后维修连锁+高性价比原厂品质的对标配件”更容易将散落民间的车主快速收拢也更容易对接保险、金融以及其他拥有大客户、大数据类型的优质资源,包括互联网平台的资源。
趋势二:具有互联网思维和平台意识并具备实战运营管理能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配件区域代理商角色正在发生转变,一大批在行业内沉淀已久又具有综合服务能力的机构正在转变为区域运营服务商或汽车用品和配件的配送心中或区域中转库,既能够帮助上游资源拓展市场又能承担对下游的管理、服务和培训、提升,真正承担起供应链的链条作用,这类资源未来对于主机厂和互联网平台都将炙手可热。虽然全国性的汽车后市场寡头不容易出现,但以省会为单位的区域霸主将逐步显山露水。有能力的区域运营商将有机组合区域社区店和综合维修厂的资源形成N(社区店)+1(综合修理厂)的模式,将维修、保养、保险、汽车金融等有机整合,各取所长、各取所需,集中优势资源获取更好地资源回报,并且在区域内组织共享人才、共享设备、共享优质供应链资源等。
趋势三:互联网和系统提供商的工具性功能更加显现,部分电商功能强大的的线上平台依旧会选择与线下优质服务终端和区域运营服务商合作,形成“商品+服务”的模式,而更多的带有平台性的互联网平台和软件系统提供商有可能会整合远程故障判断的功能、可以根据品牌和车型完成各类配件适配条件的搜索功能以及各施工安装环节流程化、标准化展示功能,即“车型数据库+故障诊断+适配搜索+标准流程+系统服务”的多功能互联网平台和系统平台由于满足了门店的刚性需求和服务需求也将为更多的被线下终端门店所接受和使用,更多的免费平台会出现,羊毛出在猪身上仍然是方向。
趋势四:车联网的日趋完善、车载大屏机人机对话技术的完善以及区域化运营解决方案的逐步成熟,大数据的整合、供应链模式、会员模式、营销模式的整合,为智能汽车和智慧汽车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更为为车主提供一站式汽车生活提供了方便。主机厂借助车载电脑和传感器,可以预先远程判断故障,未来将大大降低非正常故障的发生率,以养代修成为趋势,如果无人驾驶技术成熟的话,未来更有可能出现车辆通过远程预判故障并通过无人驾驶技术,自行前往修理厂进行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的场景。
趋势五:由于汽车后市场终端门店的人才缺口较大,人才流动性也非常强,未来共享人才的模式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热点,但一个良性循环的企业一定会培养属于自己的人才,因此专业汽车美容、汽车维修、汽车保养、服务顾问等专项人才培训将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模式形成长效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机制,以满足不同门店的多种需求。